11董明珠
> 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
> 61岁
2015年,董明珠带领格力与阿里天猫、京东达成合作关系,把互联网销售做上了规模。早在2014年,格力就与国美破局合作。最近,该公司又传出了将与老对头苏宁联手。在库存高企的压力之下,公司之间的关系正在迅速转化。董明珠的公司目前需要利用所有快速出货的重要渠道,而苏宁正好拥有三四级市场的强大批发渠道网络。如果能够甩掉库存包袱,董明珠很快要面对的将是产品端的考验。现在,了解格力历史的人都在想一个问题:创始人朱江洪的工业精神和技术基因能否被她继承下来,推出赢得消费者青睐的爆款产品?对董明珠来说,这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挑战。
12 杨元庆
>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 51岁
杨元庆在2015年饱受争议。联想集团连续第11个季度占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第一位,全球市场份额21.6%。此外,2015年也是联想集团“消化”摩托罗拉的关键一年。联想方面称,公司的移动业务已经扭亏为盈,兑现了此前杨元庆高调提出的、在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之后的4至6个季度扭亏的承诺。
13 彭蕾
> 蚂蚁金融服务首席执行官,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
> 43岁
2015年尽管受到了微信支付的冲击,但是支付宝仍然占据了70%以上的移动支付份额。外界对蚂蚁金服的估值也高达450亿美元以上。12年间,支付宝从最初仅仅服务于电商行业,拓展到如今的支付、理财、保险、小微贷款、信用等金融服务业务。在有可能成为另外一个庞然大物的前夜,彭蕾却表现得越来越谦卑与谨慎。她不止一次地公开强调:“外界可能会认为,小蚂蚁胃口很大,但其实蚂蚁并不会变大象。”她指出,蚂蚁金服始终坚持服务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做小确幸的普惠金融。
14 姜建清
>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
> 63岁
在这位“金融老兵”看来,互联网金融趋势让银行的信贷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风险管控场景比任何时候都复杂。2015年,在姜建清的规划下,工行通过旗下的“融e行”“融e联”“融e购”三大平台全面整合资金流、信息流和商品流,实现了“互联网工行”的蓝图。如今,万科等众多大型企业通过这些平台完成了跨渠道、跨市场的渗透。在姜建清看来,挑战银行的永远是风险,能够长久走下去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一定会越来越回归金融的本源。
15郭台铭
>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 66岁
去年郭台铭大胆押注印度,他所领导的富士康将在未来五年投资约50亿美元,在印度西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建造一座大型制造工厂,这是印度企业史上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交易之一。此外,郭台铭计划未来在印度新建10多家制造工厂,雇佣多达100万名工人。他当时说:“或许在十年之内,我们会在每个邦拥有一家工厂。”这家苹果公司的代工制造商在去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已经上升至第31位,它是中国最大的私营雇主。最近,郭台铭对日本百年老店夏普公司的收购战画上句号,他以59亿美元完成了这宗外资对日本消费电子集团的历史最大交易,并且承诺在三年之内让这家世界领先的太阳能电池和液晶显示屏(LCD)公司起死回生。
16 陈峰
> 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
> 63岁
这家20世纪80年代由海南省政府筹建的企业,去年7月以超过25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首次被纳入《财富》世界500强的榜单。2015年,海航开展大举的海外收购行动。它入股了巴西低成本航空公司蓝色航空(Azul)近24%的股权,成为最新一家利用巴西雷亚尔大幅贬值和公司估值下滑的机会,投资于拉美最大经济体的公司。最近,海航已经同意以60亿美元收购美国信息技术企业英迈(Ingram Micro),创下中国企业收购美国IT集团的最高纪录。这些令人瞩目的大手笔都与一个人密不可分,这就是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尽管早已退居更高的职位,他却在“玄之又玄”的管理哲学上脚不停歇。在最近一次接受采访时,有记者试图窥探他此轮大举收购的真实意图,他却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自己琢磨吧。”
17 宋志平
>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董事长
> 60岁
最近宋志平在《人民日报》刊登了自己的分析,解读如何化解水泥行业过剩的困局。他指出,中国是全球水泥大国,也积累了结构性产能过剩的沉疴顽疾。他执掌下的中国建材在过去的几年里重组了4亿多吨的水泥产能,使水泥行业的集中度从18%提高到了现在的53%。
然而,去年全国的水泥销量为23.5亿吨,25年来首次下降,产能利用率仅为50%左右。宋志平指出,水泥行业今年就可能面临全行业亏损,甚至比现在的钢铁、煤炭行业更加困难,而供给侧改革是化解产能过剩的唯一选择。在这样的局面之下,他建言的第一条依然是:由大公司整合市场。
18 麦伯良
> 中集集团总裁
> 57岁
不满足于集装箱产业世界领先的定位,麦伯良执掌的中集集团未来要致力于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实现“制造+服务”的价值链升级和全球化营运。在中集的各个业务领域里,投入30亿元的中集海工业务因为持续亏损而备受压力,七年之后终于在2014年实现了盈利,而且在2015年实现了进一步突破。2015年7月,中集建造的“中海油服兴旺号”在中国南海开钻。中集来福士也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半潜钻井平台建造基地。
19 陈春花
>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 53岁
在当今的中国商界里,陈春花属于一个越来越稀有的类型:她是一位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探究者,与那种或是圆滑、或是教条的企业家和学者截然不同。陈春花之所以引人注意,不是因为她是一位大学教授,而是因为她已经两次以临时操盘手的身份神奇般地带领所在的公司实现了逆转。另外,她还是一位女性,也是一位作家。
陈春花在刚刚过去的三年任期内领导了一场近些年来少有而精彩的企业复兴。今日的新希望六和公司已经是业绩最好的多元化农牧业企业之一。2014年,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再次突破了700亿元,重回上升势头;公司目前的股价是2013年低潮时的两倍以上,2015年其市值曾经高达550亿元。一位竞争对手公司的高管说:“陈春花把新希望六和重新变成了一家增长强劲的公司。”
20 雷军
> 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 46岁
雷军领导下的小米生态帝国已经初步显现。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最新发布的中国智能手机全年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3%,突破4.38亿部。其中,中国手机厂商小米公司以15%的市场份额保持第一位置。
而手机只是雷军小米帝国的“连接器”。雷军表示,智能手机其实是物联网世界的中心,可以连接所有的设备,一系列的产品,例如电视,都有机会成为手机的显示器。在过去两年里,小米生态链投资的公司超过5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