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国八条”的出台倒逼餐饮业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创新,如今,一个结构基本合理的供给侧恰好为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看来,“十三五”期间,随着小康社会的发展、年轻一代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供给侧能力的全面提升,中国餐饮业有望保持10%以上的中高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中国餐饮业销售额有望接近甚至达到5万亿元。
供给侧调整基本到位
供给侧改革是今年经济领域的热词,无论是房地产、钢铁还是金融,各领域都开始推进结构调整、提升供给质量,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但是对餐饮业而言,受中央“八项规定”出台的影响,供给侧改革早从三年前就已经开始。目前,经历了风雨洗礼的中国餐饮业已经重回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据姜俊贤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餐饮业一直以平均15%左右的增速高歌猛进了20余年。2012年底,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令餐饮业遭受巨大影响。这也倒逼全行业转变观念、调整结构来应对市场变化。历经三年调整,如今餐饮业终于重新回归两位数增长。
一组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餐饮业近年的变化轨迹。2012年,中国餐饮业的增速是13.6%,2013年则跌落到9%,2014年缓慢回升到9.7%,2015年则重回11.7%的两位数增长。
转型调整的过程中,有些餐饮企业离开了市场,如湘鄂情;有些重新调整了经营定位,如北京宴;有些则因契合消费需求反而获得了更快发展,如西贝。在姜俊贤看来,“八项规定”的出台,虽然给餐饮业带来了阵痛,但也恰恰锻炼了行业,倒逼餐饮企业去研究市场,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经营,向模式创新和精细化管理要效益。
尤其可喜的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思潮的影响下,近年来,大批高学历的年轻人进入餐饮业,改变了餐饮业师徒传承、技术型人才为主的传统创业模式。这些以信息化、互联网思维经营的创新型企业,也为整个餐饮行业带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
五年将新增2万亿元
姜俊贤预测,“十三五”期间,中国餐饮业仍将保持11%、12%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如果按未来五年保持10%的增速计算,那么到“十三五”末,中国餐饮业的市场规模将接近甚至迈上5万亿元的新台阶。这意味着,五年间,中国餐饮业营收将新增2万亿元。
中国餐饮业达到目前的3万亿元花费了数十载,而未来五年就要新增2万亿元,如此乐观的估计,究竟底气何在?面对北京商报记者的疑惑,姜俊贤阐述了信心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