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但他实际上是占了人家的便宜。
阚凯力:占了移动手机用户的便宜。但咱们广大的手机用户都不知道,用小灵通的就觉得很得意,你看见没有,我能接电话,我就不用花钱,这个实际上是在占别人的便宜。当年有一个历史背景,九十年代都处于一家的时候,而且手机是属于大哥大,大款专用品的时候,让大款为座机用户出点儿钱,出点儿就出了。但因为最近十来年, 因为手机发展太快,工薪层,学生阶层,不但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都有了,手机是大款的象征这个概念早就过时了,但是当时所遗留下来的可以说不对等结算,甚至叫做不平等条约吧,一直保留下来尤其是随着移动和固网的分家,所以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更是紧紧咬住这一块不撒嘴,就是吃定了移动运营商。历史遗留的我就是不让,甚至还想增加。所以移动的,小灵通资费低是靠市话座机的问题,它接电话不要钱,来电免费,这在很大程度是有手机用户的补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小灵通应该说确确实实是钻了咱们国家体制方面的一些空子。但是我觉得无论从媒体上报道也好,还是广大消费者切身的实践体会也好,小灵通不行还就是不行。所以现在,我相信大家都有朋友、亲戚、同学啊,原来买过小灵通的现在早就扔了不要了,因为确实质量太差。无论怎么修修补补,你便宜,但打不通、老掉线,耽误事儿,不是一个有效的通信手段嘛。所以小灵通现在也是穷途末路。我记得03年,当时小灵通正是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啊,当时我就说,小灵通的寿命也就是三年吧。实际上到06年夏天了,果然,开始寿终正寝了,已经迅速地在走下坡路了。UT斯达康也不行了,亏损亏得不得了,几次要停牌。而且现在小灵通也都卖不出去了。我们家附近原来就有很多市话运营网点,现在柜台上都看不到小灵通卖了。
主持人:实际上这也是广大消费者自然的一种选择,以前只有在金字塔尖的大款才能用手机,到现在的所有人都能用手机,但还有一部分用户希望用比较低价格的通信手段,可是还需要通话质量好,什么时候价格低质量又好才是我们理想的选择
阚凯力:消费者需要一个物美一个价廉,你光价廉但假冒伪劣也不行。虽然刚才讲了有像国资委的干扰,但移动资费还是下降了不少,低端用户也增加了很多,所以给小灵通的生存空间非常非常少了,何况它的质量还不行。所以小灵通的淘汰绝对是必然的。而且即使原来小灵通兴旺的时候,它的兴旺实际上也是钻了政策体制的空子,一个是市话座机补贴,一个是手机用户补贴,在这种情况下它当时才在表面上显得便宜,但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再加上它的技术又不行,所以淘汰是必然的。但客观来讲,小灵通在咱们国家的体制状态下,又是大型国有企业,又是国资委保护,串谋。所以小灵通这个现象出现,在咱们国家前几年也有一定的必然性。原来我就讲过,小灵通是国有电信企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在搞,政府就睁一眼闭一眼,明明是不合法,但也不去严格禁止。如果是一个民营企业,我相信大家都可以想见,不但早就给封闭了,人都早抓起来了,可能现在还在关监狱,为什么呢?这就是咱们国家的国情。对国有企业都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做法。所以这个,我们要从小灵通里吸取经验教训,怎么深化体制改革,如果国家真正通过了《反垄断法》,严格禁止了移动和联通的串谋,而且让他们拼命去打价格战,比如移动能把它的利润水平降到10%以下,那我们的消费者得了多少实惠啊,移动手机的资费一下降,那么消费者也就不会去花这个冤枉钱买老是打不通的小灵通了。而且在这个小灵通的过程中,咱们国家实际上浪费的资源那至少是几百上千亿啊。眼看着明明都知道小灵通不是好东西,没有发展前途,因为原来信息产业部从90年代后期对小灵通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体制上,研究了多少次,完全一致的结论。所以信息产业部一直是反对上小灵通的。但是面对国资委保护下的大型国有企业又束手无策,所以只能睁一眼闭一眼。这个过程中,我们国家,尤其这两个运营商,在小灵通这个网络上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这个钱可以说没赚,就是让外国人赚走了。几百上千亿,这个钱最后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因为这部分国有资产,如果你买其他的设备,你可以用十年二十年,小灵通这个设备满打满算一共才用了几年?到小灵通发展最快的时候,比如03年,中国电信的总工程师,韦乐平还在强调,小灵通是一个技术上没有发展前途的系统。这完全是业内共识。但是明明没有发展前途,为什么还要大量投资?这就是体制上的缺陷。所以小灵通这个现象吧,确实有很多经验教训要值得总结,最后归结起来恐怕还是要归结到深化体制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