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时事>>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传中电信将购联通CDMA网络
中国电信终止和雅虎中国合作 拟推
电信资费投诉出现暴增 信产部拟定
中电信开始严控SP 终止16家信息服
影视公司诉讼称河南电信3G版七剑
中电信开始严控SP 终止16家信息服
大唐电信上半年纯利2208万元 后劲
广州电信声称个人用户2M包月150元
SP最后一搏疯狂违规 增值电信企业

电信专家阚凯力作客网易谈手机单向收费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8-10 17:10:01 来源:网易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我觉得最说明问题的就是它的利润率严重偏高,20%几的利润,这本身最说明问题,那就是说你降价的空间很大嘛。所以我觉得这个比那个占收入的百分比例应该说更说明问题。

主持人:从现阶段来看,实行了单向收费,比如说要实行单向收费了,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的话费支出会有所减少呢?

阚凯力: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我们关于单向收
费的问题争论了好几年,但我们广大消费者首先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到底什么是单向收费,这个问题都没搞清楚。单向收费,现在有很多地区,有些运营商推出一些套餐,说你订我的套餐,什么“来话畅听”,或者是“来话免费”,这个东西本身是一个套餐,比如我们经常到商店去买东西,尤其是逢年过节,商店搞促销,叫做买一送一,我买一瓶矿泉水,送一瓶矿泉水,这个买一送一本身是一个套餐,这两个是不可分割的。应该是他送给你一件产品,它的前提是你要买它。这个东西你说我不买,光要你送的,那是不行的。送给你的产品的成本是靠买这件产品来覆盖的。所以这个套餐,送是以买为前提的。

主持人:算不算1+1=2的关系呢?

阚凯力:1+1=2,2+0也=2,所以买二送一是一个模式,钱实际上没少挣,表面上给你一个印象,第二个产品是送给你的,但它的成本是前一个产品出来的。那么我们现在所说的单向收费就不是这个,就是我不买,就光要这送,我只要来话畅听,但是我根本就不交钱,那么我们知道在电信网络里,无论打电话和接电话,从网络占用以及成本角度来讲,这两边完全是一模一样的,那么我来话这个成本由谁来支付呢?如果真是搞了单向收费,那么这个成本就是要由别人来支付,换句话说就是买一送一,我光要这送的,那么谁买,谁去充当这个买的角色,同时也就为我送的这件产品来买单了。这样的话,实际上就是把我的这部分成本,或者我应该承担的这部分费用转嫁到其他人头上去了。我打电话总是有一个主叫,一个被叫,等于被叫的成本转嫁到主叫方去了,主叫方替你买单。这样造成消费者利益的不平衡了。如果我买一送一,一个套餐里我交多少话费,什么时候定什么套餐,在其中包含来话畅听,那实际上就是我自己为自己买单。如果我不是在套餐里。前一段我看联通公司有一些高管说联通也支持什么所谓“普会制”的单向收费。我觉得这就说明我们的一些运营商的领导自己都信口开河,缺乏一个基本的常识,如果都这样做了,它联通怎么经营怎么维持?这根本,我说这种说法,一个缺乏常识,另外一个也不负责任。真要这样做的话,首先在主叫和被叫之间引起了利益的不均衡,主叫替被叫买单。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是如果主叫和被叫在不同的电信运营商里,比如一个是联通,一个是移动,那么,如果是单向收费,主叫买单,比如主叫是在联通,被叫是在移动。移动说我在这儿承担了成本和劳务,我为什么要给他接电话啊?我不接,除非联通收了钱,联通要把一部分钱分给我。那么这叫做两个运营商之间的结算问题。

主持人:对,所以有人认为单向收费的最大问题就是运营商之间的结算问题。

阚凯力:最大的问题就是运营商之间的结算问题,刚才说比如联通的用户主叫,移动的用户被叫,那么移动就要向联通要钱,那么给多少?移动肯定是给得越多越好,联通嘛肯定是给得越少越好甚至想不给。那么就有一个问题了,到底应该给多少,现在嘛,因为咱们多少各种各样的又是优惠,又是套餐,谁也说不清楚一分钟到底是多少钱,比如我们北京各种各样的套餐多了去了,外地就更多了。原来北京移动推的99套餐,不同的套里每分钟的价格都不一样。那到底按多少钱算啊?另外移动还要说了,比如联通应该把钱结算给移动,那么联通推的套餐是你联通的套餐,我移动为什么要按照你的套餐来收钱啊?而且我也区分不开联通用户到底定的是什么套餐啊,所以这根本就没有办法。

另外还有一个,属于政府介入,说结算,结算多少,政府按照网络的成本算一个公平合理的成本,那就有一个问题了,这个成本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到今天都算不清楚,原因很简单,我一个电信网络,我把基站、交换机都架设起来弄好了,这个成本就固定了。有用户来打电话,甚至打了很多,成本也是这么多,没有人来打电话,网络整个空闲在那里,成本也一样,也是这么多,所以换句话说就是网络的成本与打电话的分钟数,甚至于你用户数量的多少没有关系,那么一分钟的成本到底是多少,那就完全没准儿了。所以这是一个全世界都算不清楚的问题,咱们很多消费者说,成本你还算不清楚吗?这很简单,成本就是算不清楚。

本新闻共8页,当前在第2页  1  2  3  4  5  6  7  8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二季度大中城市房价上海独跌 北京上涨8.7%(图)
下一篇文章湖南新田教育局长“先贪后捐案”背后故事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