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爱吃的朋友很多,许多本不爱吃的,也发着美食相关的状态,逐渐愿意把自己包装成吃货。
似乎,喜爱美食,是我们这个年代的标志。
也是,当下“衣食住行”四个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唯独“食”不负众望。
城市的风光,无外乎车辆与行人,这个走了,下一个跟上,穿的再好,不过是过眼云烟;房子最便宜两三万一平,子子孙孙还房贷,无穷匮也;上下班“站地铁”“站公交”不用扶手,光靠人挤人,足可以把你牢牢固定住。
排除法过后,我们只有把所有的寄托,全部交给食物。
但提起“吃货”这两个字,我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陆卿卿这个名字。
07年夏天,我第一次结识陆卿卿,是在淮河路步行街上的美食城,我是服务生她是顾客。当时我还在合肥念书,缺钱的日子,便常来这里做些小时工。
我经常打工的这家店,做的是“关东煮”的生意,老板台湾人,嗲嗲的腔调,年龄大不了我几岁,我却喜欢开玩笑,叫他穆大叔。
美食城的客流量极其大,少女居多。这些人在外面逛街逛累了,总会想到来这里歇歇脚,添添肚子。每天需要招待的顾客极多,我对陆卿卿印象深刻,是因为她也叫我老板穆大叔,和我的叫法一样。
“穆大叔,穆大叔……”第一次她来,几乎是蹦蹦跶跶来到我跟前的,没抬头瞧我一眼,直接冲着锅里的一堆丸子大喊:“我要点了哈,记好了大叔。给我来这个、这个、这个、还有一串这个……”
见手指对着丸子们指来指去,我笑了笑问她:“还需要别的吗?”
听到声音不对,她抬头朝我看看,愣了一下说:“哦?我走错了么,还是换老板了?”
我告诉她没有走错,穆大叔有事出去,我是新来的帮手。
她冲我友好地示意了一下,接着直言不讳,抱怨起别家的“关东煮”有多不地道,丸子掺假、汤头不纯等等。
吃完以后,她留下一些成人自考的复习材料,让我转交给穆大叔。
原来他们本来认识,只是我初来乍到,不清楚情况。怪不得每次我叫穆大叔的时候,他总让我换一个称呼。因为这个称呼,可以让他心跳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