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科技和工业水平的标志,作为一个国际关系研究人员,笔者无缘置喙。或许业界内部本有标志,上述争论不过是外行人说外行话而已。对于一国的国际地位(能力)标志,笔者似可提出几点思考,供有识之士讨论。
战争结果是一个明显的标志,世界大战的结果甚至可以成为单一标志。我们无人否认美国和苏联在二战结束后成为超级大国,原因就在于二战结束后,原先的强国要么被打败,要么因受到战争重创而国力不振,而只有美苏两国通过战争而越发强大,并且主导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基本格局和基本原则。
以色列也是通过四次中东战争奠定了其在中东的大国地位。1979年前的中国能够有大国地位和国际威望,是中国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印边境战争和中苏边境冲突中的表现分不开的。
但现在的问题在于核武器的出现使世界大战不可能再发生了,而且中国现在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也不可能主动挑起局部战争,因此通过战争来提升国际地位、证明国际能力这条路走不通。
排除战争的话,在平时状态下,可供选择的大概有一国的军备能力、国际经济能力和国际政治能力,这三种能力都是比较明显的标志,但都会引起一定的争议。
现在的问题在于核武器的出现使世界大战不可能再发生了
首先,武器装备水平是一国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当中国海军没有驱逐舰和护卫舰的时候,我们可以判断这支海军只有近岸防御能力;当中国海军拥有第一艘航母的时候,我们可以判断这支海军开始发展远洋作战能力。
不过,客观地评价一国的军备能力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容易引发争议。另外,军事实力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部队的作战能力,而要让装备发挥作战效能就需要实现人机结合,而人的因素在平时是最难判断的。平时训练好不等于战时能力强。因此,对于中国来说,军备只能是证明自己国际地位(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人们普遍承认中国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大国
再次,虽然人们普遍承认中国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大国,但把判断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套用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巨型国家身上,就会出现巨大的反差,使整个图景变得不太清晰。
比如,巨大的总量GDP和较低的人均GDP;巨大的资源进口能力和较低的大宗商品价格控制能力;强大的国际贸易能力与较低的国际金融能力;强大的对外工程承包能力与较低的对外投资能力;较先进的沿海地区和较落后的西部地区;新生儿死亡率、识字率和人口预期寿命均可与发达国家看齐,但还有三千万绝对贫困人口和薄弱的农村教育。
最后,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是判断一国政治大国地位的主要标志。从这一点来说,无人否认中国的国际政治大国地位。当然也有少许值得商榷之处。比如,有人认为,有席位和发挥作用不完全是一回事。另外,也有人认为,中国在国际场合的议题和议程设置能力还较弱,这证明中国的国际政治能力还有待提高。
以上分析证明,在大国无战争的和平时代,判断中国的国际地位(能力)并非易事,恐怕需要建立一套复合标志体系。即便如此,也还是不能完全排除争议。进而言之,中国要想证明自己,一方面需要通过发展来减弱或减少争议,同时忍耐来自国内外的质疑;另一方面需要等待并抓住时机,通过令人耳目一新甚
出人意料的作为来证明自己。今年成立的亚投行即是一例,但我们还期待中国今后在国际政治领域采取更积极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