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中日实力的变化并不是衡量中国拒绝安倍提议的唯一理由,但仍能反映中国对日本的态度。实际上,自安倍上台以来,虽在口头上言“与中国会谈之门一直开着”,但鲜有实际行动,近期,安倍不遗余力地为进行“恢复中日领导人互访”而进行各种努力,其背后究竟有何不同寻常之处?
一直以来,“中国威胁论”叫得最响的不是他国,正是日本这个国家,观察安倍上台以来的言行就一清二楚,他甚至在2014年1月份瑞士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将中日关系比作一战前的英德关系(即“贸易密切但仍开战”)纵观安倍对中国的言行,无一不是假借“中国威胁论”在为其修改宪法铺路、开路。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
尽管安倍几乎在每一个国际场合,都言称与中国会谈大门从未关闭,反而将自己打扮成弱者和受虐者,却从未对外谈过中日关系紧张的起因和根源是什么,即如在纪念广岛原子弹遇难者大会上只强调自己是受害者角色、却从未谈起为何当年会受此一炸一样。
实际上,安倍提出明年恢复中日领导人互访,有把中国当“垫脚石”的成分。让我们把目光回放到2006年10月8日。当时,安倍成功访华的“破冰之旅”,促成第二年中国总理对日本的回访。中日领导人实现互访,为安倍内阁在国际、国内挣得不少政治分。可想而知,安倍在当前内忧外患之下,迫切希望尽快恢复中日领导人互访,从而为自己的长期执政打下基础。
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
说白了,安倍提议恢复中日领导人互访是一厢情愿。由于他不准备主动拿出诚意妥善处理钓鱼岛主权问题,继续参拜或变相参拜靖国神社,他心急于进行领导人互访的想法显然落空了。联想到日本媒体近来上演的“舆论造势”,安倍想借助日本媒体故意放出烟雾弹,让明眼人看出他的外交“小家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