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矿产资源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此外,澳大利亚附近的大陆架、孟加拉湾、红海、阿拉伯海、非洲东部海域及马达加斯加岛附近,都发现有石油和天然气。波斯湾海底石油探明储量为120亿t,天然气储量7 100亿㎡,油气资源占中东地区探明储量的1/4。60年代后,波斯湾油气产量大幅度上升,年产石油约2亿t,天然气约500亿㎡,石油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首位。
印度洋海域是世界最大的海洋石油产区,约占海上石油总产量的1/3.除此之外,贵金属和渔业资源也很丰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大洋协会在西南印度洋国际海底区域获得了1万平方公里具有专属勘探权的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矿区,并在未来开发该资源时享有优先开采权。中国大洋协会理事长王飞2日在北京对记者说,这是自国际海底管理局2010年5月7日通过《“区域”内多金属硫化物探矿和勘探规章》后接受和核准的第一份矿区申请。申请区位于西南印度洋中脊,限定在长度990公里、宽度290公里的长方形范围内。
印度洋海域矿产资源丰富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管理和控制“区域”内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据了解,国际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由海底热液作用形成,富含铜、铅、铝、锌、金和银等金属,主要分布大洋中脊区域,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其赋的环境对于人类认识海洋具有很高的科研意义。
2.印度洋航线与军事交通意义
(1)印度洋是联系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之间的交通要道。
——印度洋西北通过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到达西欧;
——向西南经好望角进入大西洋,通向欧美沿海各地;
——向东北经马六甲海峡和龙目海峡进入太平洋。
印度洋沿岸是世界资源的一个重要出口地,沿岸各国出口的石油等产品和化工产品等大宗货物都要依靠廉价的海运,还有大量的过境运输,使印度洋有很大的运输量,拥有世界l/6的货物吞吐量和货物周转量。
北印度洋海区
(2)军事交通意义
马汉说:“得海权者得天下,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中国在海陆双向并行的战略总规划下,作为海洋贸易、资源获取与大洋保交的多重考虑,特别是中国进口石油与对外贸易战略通道主要集中于印度洋地区。这就对我国的印度洋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中国海权之路的必由之路。
印度洋在世界大国的战略天平上,始终处于重要位置。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印度洋扼守中东石油通往亚洲和欧洲的黄金水道,而中东石油的重要性对于整个世界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正因为此,美军在印度洋的首要目标就在于控制能源海路运输,即整个阿拉伯海,包括波斯湾、阿曼湾通道、红海海口、亚丁湾以及在波斯湾沿岸部署的基地群。而美国人的这一目标与印度海军的“印度之洋”有着根本的矛盾冲突。
北印度洋区域、阿拉伯海以东到孟加拉湾、马六甲北口一线,目前基本有印度海军西部、东部舰队依托沿岸基地和尼科巴岛、马尔代夫基地扼守、监控这一大洋要道。
印度洋海上力量的军事态势,是美国第五舰队主要控制、印舰队部分控制、并长期形成了相对固化和默认的现实格局,这一局面随着中国海军以索马里反海盗为契机、以中巴海军演习为标志、以及将来组建的航母舰队随着海上形势、利益边疆的拓展而必将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