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热点话题>

印财长称已将把中国甩开:印度将成最快经济体(2)

来源:复兴网 时间:2015-10-26 18:39:46

      得海权者得天下:印度洋命脉成中国成败关键

      让我们转向海洋,看看这雄奇而又浩瀚的生命之洋。

      没有海权,我们就不能享有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的有保障的权利。但是中国的海权并非追求霸权。霸权是一种垄断权力而非权利,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式的行为。中国人不想到处放火,只想为自己点一盏海权之明灯,照耀我们的海上丝绸之路。

      今天中国经济已深深地卷入世界市场,我们的能源资源、贸易通道、以及国家利益、国民权益来自世界各个地区,庞大的贸易要依托海外市场,我们的“一路”经过的主要海区就在这里,因此我们必然从战略角度对海洋安全问题加以关注。

      信息化时代的中国,前途命运已经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全球战略的角度关注中国海权问题,并随着国家海洋经济利益、权益的拓展,打造海上综合保障力量,对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历史的事实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贸易(包括大量不平等贸易)是炮舰敲开他国国门的结果而非先行者。远的如鸦片战争、近来如印尼排华风波、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撤侨、北南苏丹战乱对中国投资以及侨民安全的教训是非常惨重的。从荷兰、西班牙、日不落帝国到当今的美国,任何一个当时的贸易大国同时也都是曾经的海上力量大国,而体现为海军为国家政策服务的一种威慑力量。

      中国是传统的陆上大国,三面环陆、一面临海,背靠欧亚大陆。从麦金德地缘政治学的角度看,大中亚是世界地缘政治体系的中心,也是世界地缘政治的轴心。从两千多年前的亚历山大到后来各时期的帝国、包括今天的海权集大成者美国,通过伊拉克、阿富汗战争力图控制世界岛资源与地缘政治之意图概莫能外

      随着美国在这一区域的战略失策即将退出中亚,中国与俄国在经济安全领域形成共识、并彻底整合这一广大区域、进而与欧洲再造欧亚大陆经济一体化的时机正在到来。

中国经济已深深地卷入世界市场

      另一方面,从制海权的角度看,印度洋则是世界地缘政治的海区中心。印度洋是全球海上交通最为密集的海区,这一区域内战略意义极为重要的海湾地区如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东边的马六甲海峡,南面的莫桑比克海峡、南非好望角,都是国际大宗能源、资源及粮食运输必经要道。正因为此,印度洋、以及

      岸地区的战略重要性就成了大国地缘政治利益和资源利益交汇最密集的海上及陆上区域。同时印度洋海上安全问题、巴基斯坦与缅甸对我国经济与中东联通、以及远达地中海、开发非洲同样意义非凡。几年前开始的索马里护航,为中国海军创造了难得的大洋存在机遇,并在印度洋海上护航方面为舰队积累了相当珍贵的经验,但还远远不够。

      目前,从东海到南海,中国的海洋安全环境已经很险恶,这是美国的精心操作与对华长期定向遏制手段,而中国海军的现实应对手法也就必然是抗衡、分化与外线突击。这就从国家发展战略岑层面对海权的政策制定的重要性提出要求,而海军战略规划者与执行的坚定不移是保障,军魂的铸造(即意志的较量)则是决定性因素,有时在战争中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也只有这样,中国海军的“强军梦”才有实现的可能。正在东亚崛起的中国所提出的“新型海权观”,其缘起绝不是“商业利益”所能涵盖,而是首先在于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以实现本民族的伟大复兴;并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支持具有相同或

      近价值观、类似境遇的民族国家摆脱被奴役、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境遇,至少保持根据自己的立场对国际事务发表意见的自由和权利。

      看看欧战时徳皇威廉二世把德国海军打造成了“存在舰队”,与英国海军在意志上的较量首先就已经输了,提比斯战略再高明也独木难支,战争结局自然可想而知。把和谈的希望寄托于奶奶的“仁慈”就是个标准的废材。

中国建设的印度洋港口

      中国海权之路是要求平等发展的权利,而不是西方排他性的垄断权利或者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的权。不能走西方的老路即零和博奕的圈子,这是确定的。从英美式海权与中国的海权观比较之下观察, 深层是文化信仰、思维模式等东西方文化的极大差异。这也决定了两者的碰撞的不可避免性。
走自己的海权之路,必须根植于文化传统、理念。直到今天,由接力者美国仍然继续着这种英国式的排他性海权,追求的是无限的、全能的目标,为实现此一目标帝国必须动用最大财力来维持这种压倒性优势,这也就是所有信奉马汉“海权论”观点与“绝对控制”论的美国霸权、在如今财力已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只好从金融霸权、巧实力的层面“血洗南方国家”的根本原因。

      1.印度洋的经济与资源意义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