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炮部队努力的方向一直是赋予东风21(射程2150公里)和东风26(射程3500公里)反舰作战能力。很久以前就有报告称,中国的东风21导弹具有末制导能力。现在我们可以确认中国可以用东风21D和东风26弹道导弹进行反舰使用。而在大阅兵上,两款反舰弹道导弹得到全方位展示。作为反介入作战的“杀手锏”--东风-21D和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它的技术发展、打击过程以及实战预期会是怎样的呢?
作为一种中程弹道导弹,东风-21D发射前半程和东风-21C大同小异。由于两者发射筒造型几乎完全一样,就连发射车都是相同的WS2900型五轴TEL重型越野车。美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威拉德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认为东风-21D已经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在这次阅兵上的曝光,说明这种第一代反舰弹道导弹早已形成了装备规模,在保持战备值班力量的同时,还能够以旅建制向全世界公开亮相。但是反观过来,航母真的是那么好打的吗?在不了解航母的特点、不清楚航母的作战方式、不懂航母的攻防体系、不熟悉航母的工作流程的情况下,一味的强调打航母,只能是漫无目标,无的放矢而已。
中国的东风21D、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目前世界都清楚,射程也足以打美国航母。末端制导的弹道导弹威力几乎已经远胜巡航导弹了。导弹制导方法很多,包括激光制导、惯性制导、复合制导等,但是原理其实如出一辙,都是类似于 PID控制的修正程序控制。制导的精度与导弹的速度、发动机的反应灵敏度、制导的类型、CPU的运算速度等均有关。CPU的运算在目前已经非常快,它是根据外界或内部提供的自己坐标和敌方坐标,从而计算出最优的攻击角度和速度,结果输给发动机,而且不断修正。好多场合已经不影响制导的精度了,而激光制导与惯性制导分辨率不同,所以惯性制导精度远差于激光或电视制导。这里关键要说的是速度。图为中国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
弹道导弹末端向下攻击是由于加速度 是自身力和发动机推力的合力所控制,所以速度非常快,速度快有它的优点,比如说突防力、穿甲能力等。但是它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精度,大家都知道如果在高速路上,汽车速度快,超车等都必须保持一定距离,而在闹市,低速时随意穿行,这是因为低速 时,会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正路线,从而使 精度达到最高。而且弹道导弹向下攻击时在前部制导端会产生黑幕,根本无法有效进行制导,误差能不大吗?
其实产生黑幕的主要原因也就是速度过大,气流在导弹前部急剧摩擦发热所致,所以最根本的方法是使其减速速,在2马赫以下时接收制导信号就绝无问题的。而实现减速则必须用减速伞,神六已经在这方面提供了相当的经验,而且弹道导弹还不需要那么大的减速伞。有了减速伞,使导弹再次获得精确制导成为可能。然后在快接近目标时,必须抛弃减速速伞,打开发动机,并向目标攻击。
美国航母战斗群有宙斯盾系统保护,可以防御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能力,但是在射高15000米以上的目标则无能为力,因此在20000米高空时就应该抛弃减速伞,并用高精度的激光制导向航母攻击,在下部接近目标时,宙斯盾还是可以防御,但是东风21D、东风-26反舰导弹导弹携带的不是高爆炸药,而是数以百计的子母弹时,情况将会大大改观,在距航母10000米到12000米时炸开数子母弹丸,形同集束炸弹,数百个目标攻击航母时,任何宙斯盾系统只能望洋兴叹了。
美国航母战斗群
而且10000米到12000米的高度宙斯盾的反导导弹还没有到达目标,根本无法反击。数子母弹丸每个重10kg,在如此高速下撞击航母,威力不下于炸弹,反观一体式高爆弹反而不如子母弹。而且数百弹丸范围广,航母甲板面积大,如此短的时间想完全躲过根本不可能。这些弹丸撞击航母后会有什么后果呢?首先甲板变形,弹射器无法工作,弹射器有一套激光对校系统,当弹射器发生径向或局部变形时,会报警提示工作人员修复,弹丸如此高速撞击航母,甲板变形,而且 10kg重的弹丸足以伤到甲板下方的钢结构,那么固定在钢结构上的弹射器不变形才怪呢?弹射器本来就骄气,毛病不断,平时四部的弹射器一般情况下能保证3部能用就不错了,受此撞击,几乎没有一部可以使用,而失去了弹射器,停在甲板上的飞机就只能做耙子了。用20枚东风21D、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足以使2个航母变成两堆巨型废铁,成为待宰的羊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