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会战,历时月余,毙伤日军3万人(本文原文为2万余人)。它是全国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也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两军在战役战斗上协同抗击日军最好歼敌最多的一次会战。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系多山地带,是重要的战略要地。
1937年10月1日,日军大本营向华北方面军下达攻占太原的命令。至7日,晋北忻口方面日军,为板垣征四郎指挥的第5师团和3个混成旅团及3个支队。
太原会战中的国军精锐
10月6日,中国第2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决定在太原以北的忻口要隘采取攻势防御。当日,毛泽东指出太原战役的关键在于坚守晋东的娘子关、龙泉关和破坏敌后方,但这一正确建议并未被完全采纳。
忻口位于太原以北,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0月7日,日军占领崞县县城,并与原平中国军队形成对峙。阎锡山决定全线改取守势。八路军则向敌侧后展开积极主动的攻击。10月11日,日军猛攻原平。中央军第19军第196旅英勇抗击,伤亡惨重,仅剩下200余人,旅长姜玉贞壮烈殉国,原平失陷。
太原会战中的八路军
10月13日,日军开始向忻口阵地攻击,中国军队奋勇反击。15日,日军与中国军队在1300高地经过7次争夺,在南怀化阵地形成对峙。
中央军总指挥卫立煌集中5个旅的兵力,于16日展开南怀化阵地反击战。经昼夜激战,中日双方军队均伤亡数千人,在前沿指挥的第9军军长郝梦龄、第54师师长刘家麒、独立第5旅旅长郑廷珍等壮烈殉国。在正面部队对日军反击的同时,八路军向日军两翼及后方广泛开展游击战,收复灵丘、广灵、蔚县、浑源、阳原等县城,使进攻忻口的日军与大同、张家口的交通联系一度中断,粮、弹、油料等供应断绝。10月19日夜,第769团袭击阳明堡机场,毁伤日军飞机24架,营长赵崇德光荣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