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犯同样错误的不仅仅只有法国一家,2007年9月,德国总理默克尔以"私人名义"在总理府会见到访的达赖,致使中德关系跌入低谷,两国经贸大受影响,德国执政党内也因此产生分歧。由于中国财长"日程安排十分忙碌"无法接待,时任德国财长施泰因布吕克原定于2007年12月访问北京的计划被迫取消。英国媒体一语道破:"取消财长访华是迄今为止北京对默克尔接见达赖的愤怒所产生的最严重后果"。中德之间本已紧张的外交关系急剧恶化。北京的态度也使默克尔的执政"大联盟"内部关系恶化,刚被任命为副总理的外长施泰因迈尔(社民党)曾公开抨击总理接见达赖。
中国崛起
据披露,英国首相卡梅伦2012年5月高调会见达赖时,就知道会引起中国不满,但认为没有什么了不起。当中国要求卡梅伦不要会见达赖时,唐宁街竟然摆出首相"要见谁就见谁"的强蛮态势。局势的发展让卡梅伦没有想到,北京将中英关系长期冻结,让英国商界完全"顶不顺、吃不消"。2013年底,卡梅伦作为首相首次访华。在此之前,卡梅伦在商界压力下,多次向北京表露出渴望来访的信息,希望获得更多来自中国的商业合同,但却受到北京的拒绝。外媒认为,这反映出中国对英国的绝对自信;西方对中国资金和技术的渴望;并凸显英国不顾北京反对会见达赖,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卡梅伦访华被拒,是伦敦外交的失败。卡梅伦上任时曾经高调宣布,将着重发展与金砖国家的经济联系,却受到北京的"冷处理"。因为达赖,唐宁街可谓尝到了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苦头。
中国利用了自己的经济来实现了许多政治上的主张和成果,但是北京并不能让自己满意,北京更加需要的是如何应对自己上面的华盛顿。中国的所有经济成就在美国看来,只能对美国产生一点点的挑战,因为美国的GDP仍然是中国的两倍左右。人均GDP仍然是中国的10倍左右。
德国总理默克尔
这种差距不是十年能够磨平的。北京要挑战华盛顿仅仅依靠自己的能力,这本是不可能实现的。也许很多人会反驳我,中国的很多成就都已经直追美国。为什么不能现在挑战美国?——原因就是:一个国家最强大的不是已有的成就,而是一个词,科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和美国的科技差距就是二三十年间,所以中国要挑战美国就得从科技开始!而不应该是我们中国一直强调的数量和性价比考虑!
这就是中国政策的走势,中国看到美国从经济阴霾的阴影里走出来,中国经济的衰弱走势下,独自抗争美国是没有办法的。中国习近平主席眼光卓越,今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和亚投行两个世界大策略!
这让许多仍然没有走出经济阴霾的国家看到了一丝希望!这也直接避免了独自面临美国的经济打压。既然你最先走出经济阴霾,你总不能阻挡其他国家走出经济阴霾吧!虽然我也挣点钱,但是根本上我也是帮助其他所有欧亚国家走出经济阴霾的先锋!所以中国以后与美国的竞争一直再加剧!今年只是一个开始,9月份中美就会彻底决定——是激烈的斗争还是和平的分配权利!随时都有爆发我们不想看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