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7月29日发表美着名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亚太安全项目主任帕特里克·克罗宁的文章称,随着经济及军事实力的猛增,中国对南海纠纷海域的主权要求日益强硬,致使亚太海上局势日趋紧张,而且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目前各国关系仍处于军事冲突爆发临界点之下。
在这种情况下,文章建议美国在深度参与、综合实力和持久原则的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对华南海外交政策,并给出了十个美国对南海问题外交政策基本原则。
第一,应该定期强调对南海的原则。正如美国能够畅通无阻的通访问整个全球公域一样,美国努力加强法治,维护和平解决争端。美国政府官员应该坚持,更应阐明美国对充满包容性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地区秩序美好愿景。应该充分尊重国际惯例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包括在一国专属经济区的航行自由和无害通过权。
美军沃斯堡号濒海战斗舰
此外,不应该使用武力解决争端,例如围绕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以及黄岩岛的领土纠纷。虽然美国应该在主权纠纷问题上保持中立,但它有责任确保不通过使用武器、威胁使用武力或胁迫等手段解决或管理纠纷。植根于法律法规以及和平解决争端的规则,在理想情况下应该被纳入一个全面而连贯的区域战略。
第二,应该投资长期经济实力,而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可经由强化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贸易及发展关系实现。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完成,可以证明美国有能力构建复杂的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架构。美国需要吸引包括菲律宾、韩国等更多国家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这是首个完全关注基于信息技术及服务的新经济的重大多边贸易协议。美国可以利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获取关键的影响力,在有关未来贸易规则的问题上与金砖国家一较高下。
中国海警船编队
文章称,美国还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想象力以及资源,为美国自己打造一个多边发展倡议。在这方面,美国可以坐等观察中国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和“一带一路”倡议会给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其他发展计划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与此同时,美国可以做到更好,不只是拼凑而成的《湄公河下游倡议》。美国国会应该要求当前和未来美国政府制定一个包括提出新倡议的新发展战略。文章建议美国建立一个重要的国际公私合作关系,推动亚洲人文发展。在这方面,美国无需效仿中国推动当地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做法,而应该关注更与新知识经济、人力资本和教育、科技、卫生和能源等有关的更具竞争优势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