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自杀式炸弹在大清国首都的CBD爆炸,造成巨大的伤亡。这是1905年9月24日上午,北京正阳门(前门)车站,彩旗招展,鼓号喧天,首都各界正在欢送前往欧美各国考察宪政的“五大臣”代表团。
时年42岁的军机大臣铁良,被吴樾选中作为刺杀的目标。为此,吴樾来到保定潜伏,成立了“军国民教育会”的“保定支部”,这个支部还有个更酷的名称,叫做“北方暗杀团”。考虑到手枪并不可靠,吴樾开始学制炸弹。在行动之前,吴樾还写了一本手册《暗杀时代》,系统总结了他的暗杀救国的极端思想。他认为:“排满之道有二:一曰暗杀,一曰革命。暗杀为因,革命为果。暗杀虽个人而可为,革命非群力即不效。今日之时代,非革命之时代,实暗杀之时代也。……欲得他年之果,必种今日之因。我同志诸君勿趋前,勿步后,勿涉猎,勿趑趄。时哉不可失,时乎不再来,手提三尺剑,割尽满人头,此日正其时矣。”
吴樾不准立宪
出乎革命党意料的是,他们试图狙击政改的这颗炸弹,却成了立宪的集结号。
7月16日(农历六月十四) ,中央宣布派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出洋考察宪政——后又增派绍英。吴樾遂将刺杀目标从铁良改为五大臣。他认为:政府立宪的目的, “以欲增重于汉人奴隶之义务,以巩固其万世不替之皇基。……彼五大臣可击而杀之也。” “越生平自认为中华革命男子,决不甘心拜为异族非驴非马之立宪国民也。故宁牺牲一己之肉体,以剪除此考求宪政之五大臣。”
吴樾对立宪嗤之以鼻。他说:“立宪之声嚣然遍天下,以诖误国民者,实保皇会人为之倡。”他坚信满汉势不两立,必须建立一个“汉族新国”;并且,“吾国今日之行政、军事、教育、实业,一切国家社会之事,必经非常之改革始克有真进步,决非补苴罅漏、半新半旧之变法,足以挽此呼吸间之危亡也。……满洲政府实中国富强第一大障碍,欲救亡而思扶满,直扬汤止沸,抱薪救火。”
更关键的是,他认为“满洲皇室无立宪资格”,而且立宪对汉人不利。他说:“立宪主义,徒堕落我皇汉民族之人格,污辱我皇汉民族之思想,吾辈今日,非极力排斥此等谬说,则吾族无良,死心踏地,归附彼族者,必日加多。敢以区区之心,贡献于我汉四万万同胞,必能协心并力,抱持唯一排满主义之团,建立汉族新国,则某虽死犹生。……我四万万同胞,人人实行与贼满政府势不两立之行为,乃得有生存之权利,不得权利,毋宁速死。”
显然,在吴樾的眼中,“建立汉族新国”,比建立宪政、实现富强更为重要。
吴樾的刺杀行动,因炸弹提前爆炸而失败。至于炸弹早爆的原因,有的说是“人众推拥、怀中弹发”;有的说是他乔装登车后,遭五大臣随行仆人质疑,仓促间引爆炸弹,未及远抛;有的则说是当时行李车正在加挂,产生了震动,引爆炸弹。可以肯定的是,这颗炸弹是他自己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