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祸起东京:中日战争爆发前的国际国内势力图景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09 17:08:31

  东北军主力入关了,日本军乘虚而入怎么办?

  在家排行老四,而被习惯呼作赵四小姐的赵绮霞轻轻敲门。

  “玩一会儿网球,去不去?”

  “快走吧,没心情。”

  “哪有这么大的气哟,天不会塌下来。”

  “你知道老蒋要我干什么吗?唱空城计,在日本人眼皮子底下唱空城计。”张学良十分激动地站起,又在另一张沙发上坐下。

  “听听大伙儿的主意啊,总比一个人冥思苦想强。”

  “真聪明。我马上召集大家开会,讨论如何对付老蒋。”张学良心情豁然开朗,在赵四小姐的脸上重重地亲了一口,“委屈你了,待会儿补偿。”

  张学良立即让副官传令,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以上,是十天前的事。

  父亲的突然离去,使张学良仿佛一夜间成熟了起来。原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的本质,说到底是个利益问题。一旦利益发生冲突,再好的关系也会破裂。故在处理对外关系时,一定要以自己国家的利益为重,若丢掉了这个根本原则,不仅遭国内广大民众唾骂,敌对国也不把你当人看,什么时候觉得你没用处了,就会毫不怜悯地一脚踢开。

  我张学良一定堂堂正正做人,决不充当民族败类。

  打从作出“东北易帜”的根本性决策,张学良高高兴兴过了一段舒心日子。头上的天空是那样高远,脚下的土地是那样坚实,东北的每一座高山、每一条河流都是那样可爱。

  于是他欣然接受了南京中央政府关于自己“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的任命,一有工夫就巡视部队,提醒东北军各级官兵,务必对日军保持高度警惕,防止日军挑起新的事端。

  他对日本军政当局的侵略意图看得太清楚了。

  可惜,舒畅的日子没过多久,张学良却感到了另一种困扰--蒋介石想利用他作为自己的派系工具。

  今天,按照蒋介石的要求,他必须签署移防关内的命令,将几十万大军调至已改名为北平的北京一带驻扎。

  命令早就打印好了。他手拿文件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最后长叹一声,将文件和毛笔都扔向一旁。

  这时副官来报:“报告司令长官,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求见。”

  “不见,不见,谁也不见。”张学良心里正乱得不行,挥手阻止。

  想想,又觉得不妥。马占山是父亲的老朋友,对父亲忠心耿耿,对父老乡亲感情极深。不和马占山把话儿说透,对不起这位叔辈。

  “让他等等,我正忙呢。”他于是改口。

  张学良痛苦地搓搓脸,把头埋了下去。他其实很想在这时和叔辈及兄弟们好好谈谈,却又害怕同他们相见。因为他无法回答他们的提问。

  他们所要问的,正是他张学良自己也无法回答的。

  “我们为什么要去华北,丢下自己的家乡不管?”

  “老蒋让我们离开东北,日本人乘虚而入谁负责?”

  “蒋介石同冯玉祥、阎锡山闹矛盾,我们去搀和干什么?”

  “少帅,不能离开东北,千万不能离开。日本人对东北虎视眈眈,又是演习又是侦察,随时可能大量增兵啊。”

  ……

  在十天前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几乎没一个高级军官同意他关于服从中央、服从大局的观点。就连当初力保他继承父职的张作相等人,也极力反对主力入关,帮助老蒋打冯玉祥和阎锡山。

  面容困倦的张学良坐在会议主持人席上,面对情绪激愤的将领们,一时没了主意。

  蒋介石心术不正,并非真的要在中国建立推行*政治的共和国家,只想凭武力建立他的*政权,实际是重蹈袁世凯的覆辙。故此,蒋对冯玉祥、阎锡山等人百般胁迫。

  对方怎肯束手就擒,于是反抗之举愈烈。

  1929年10月,冯玉祥兴兵四十余万讨蒋,因阎锡山不予配合而失败。

  1929年11月,李宗仁、张发奎联手讨蒋,双方不分胜负。1930年4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率五十三位高级将领通电反蒋,并分别担任*陆海空军总司令、副总司令之职。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