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美国干涉朝鲜内战内幕:第68号绝密文件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03 00:31:23

  1950年,相信世界上没有哪位政治人物比在海岛上的蒋介石更为处境尴尬的。60多万残兵和几百万难民跟他一起仓皇逃到台湾,小小的台湾人口暴增,顿时物价飞涨,百物奇缺。美国的几次声明使蒋介石雪上加霜,而解放军在4月用木船攻占海南岛的消息更令他心惊胆战。美国要“弃台”,而解放军进攻台湾已经指日可待了!

  在凄风冷雨中的台湾岛,没有人相信蒋介石“一年准备,两年生息,三年反攻”的鬼话,甚至连蒋介石自己也不相信。人心已经崩溃了,怀里揣着金条的高官显贵们纷纷逃到美国去做“寓公”,一级上将刘峙竟跑到菲律宾去当了华文小学教师!号称60万的部队大多是丧失斗志的散兵游勇,由于缺粮少衣,个个饥肠辘辘,衣衫褴褛。可以想像,凭这支军纪败坏,士气低落的残兵,如何抵挡解放军的得胜之师?当时的情况正如美国“第28号命令”所说的:“大家都预料该岛将陷落”,国民党“在那里将和其他地方一样容易被攻破”。台湾《中央日报》发表社论,承认台湾“已到了空前未有的危险时期”。

  台湾前途一片漆黑,除了向上帝祈祷,以求出现扭转命运的奇迹外,已别无它途。甚至连蒋介石本人都信誓旦旦地定了“杀身成仁”的决心,准备在其统治最后灭亡时“选择最有意义的死”。

  1950年,中国共产党已把解放台湾、彻底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作为夺取全国胜利的既定方针,1950年4月、5月,解放军分别解放海南岛和舟山群岛,揭开了最后统一中国的序幕。此时,人民解放军已在华南各地修建军用机场30个,400架战斗机已进入战斗状态。在福州、厦门、汕头等港口,大量登陆艇及船只已进入起航准备,解放台湾的准备工作已经完全就绪,横渡台湾海峡的作战计划在毛泽东的脑海中已经成熟,现在需要关注的仅仅是军事上的准备和气象资料。到了7月,名将粟裕将负责指挥50万攻台大军,乘台湾海峡风平浪静之时,越海投入战斗。此时,只等毛泽东一声令下,渡海作战,台湾与大陆的统一就在旦夕之间。

  全中国即将彻底解放的前景看好,令毛泽东的心情也前所未有地舒畅起来。他神采奕奕,精力充沛地投入建国后的繁忙而紧张的恢复建设工作中,操着风趣的湖南乡音向人民描绘中国明天的蓝图,他说:“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但是,作为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毛泽东舒畅的心情中还是有一块小小的阴影。他多少预感到,在远东北部与中国相邻的朝鲜半岛上,战争的态势也许不可避免。而这场战争,会不会打乱了中国共产党统一祖国的历史进程呢?

  是谁挑起了战争?

  进入1950年6月的朝鲜半岛开始燥热不安起来,苏、美撤军后,短短几个月内,双方冲突不断,在3月3日至10日仅1周之内,在三八线上就有18次武装冲突事件,但到了5月,军事冲突却突然之间迅速减少了。这仿佛是暴风雨前夕的宁静。

  年迈的李承晚“北进统一”朝鲜的企图在1950年之前就变得非常热切了。在美国的支持下,他一次次拒绝北朝鲜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建议。美军在撤离之前向李承晚政权提供了价值达1.1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其中包括10万件轻武器,5,000万发子弹,2,000具火箭筒,4万多辆各种运载工具以及各种火炮。美军还扩宽了仁川到汉城、汉城到釜山以及经过金浦机场和横断三八线的战备公路,扩大了以金浦机场为中心的飞行基地,并花费巨大的资金改造了仁川、浦项、丽水等港口,在木浦、墨湖等地修建了海军基地。在重要地区修筑半永久性军事设施的同时,还沿着三八线构筑了几百公里的战壕和交通壕。

  1947年夏天,美国总统特使魏德迈将军视察南朝鲜,把南朝鲜的扩军计划推向高潮。美国的这些支持使李承晚腰杆硬了一些,但离他“北进”的要求还差的很远。李承晚计划在两年内,建立起一支15万人的“国防军”。他颁布的兵役法规定,凡是17岁到60岁的有劳动能力的南朝鲜男人,都在服兵役的范围之内。为此他向美国既要钱又要物,胃口之大令杜鲁门总统感觉到了“过分”。

  1949年,李承晚认为他的准备已大致成熟,扬言“南北分裂是必须用战争来解决的”。10月,他在记者招待会上又说:“要不流血,统一独立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实现了也不会长久。”10月31日,他在美国“圣福尔”号巡洋舰上发表演说,表示“南北分裂是必须用战争来解决的”。为了防止发动战争后“后院”起火,李承晚对南朝鲜人民游击队和爱国人士进行了大规模的“讨伐”,南朝鲜遭到屠杀的人数超过10万。到了1950年,李承晚进入了“北进统一”的最后准备阶段。2月,他率领军界的高级官员前往东京,当面向麦克阿瑟汇报他的进攻计划,听取麦克阿瑟在军事上的“具体指示”。4月,集结在三八线附近的5个师得到了直属炮兵和其他技术兵种的加强。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