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增长引擎的放缓,中国在上周六宣布下调基准利率。这是三个月内的第二次降息。
然而这可能只是开始,随着制造业、房地产和通缩征兆并发生戏剧性的改变,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中国将采取进一步的货币(利率)宽松政策。
中国现在的一年前存贷款利率分别为2.5%和5.35%,可能会像日本一样被调整到接近为零。在此之后,中国特殊的量化宽松政策可能会越来越清晰。苏格兰皇家银行驻香港经济学家路易斯-葵吉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货币量化宽松政策是可选择的操作方案之一。”
葵吉斯指出中国央行在去年其实已经推出了一些小规模的类似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的措施,比如向银行市场提供更多信贷资金。当时中国央行宣布利用短期信贷机制帮助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提升资本储备以用于支持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各地方政府的举债规模已经达到4万亿美元
截至目前,外界普遍认为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更多比货币量化宽松政策效果更好的放松银根措施,这一点花旗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威廉姆-布伊特深有感触,他提到中国央行现在的工作重点在于改善中国政府的收支平衡情况而非扩大收支规模。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
有观点认为,随着中国经济下行风险的增加,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在增强货币经济刺激能力的方面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中国各地地方政府目前都背负着规模大小不一的债务,这一问题对各地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定时炸弹”。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各地方政府的举债规模已经达到4万亿美元,这一规模已经超越德国经济总量,然而这对于维持经济稳定并不有利。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对于实施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的策略态度是这一政策对于那些债务规模较大的国家会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