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美国和西方国家是全球化的倡导者与推动者,他们信心满满地认为全球化就是等于民主化与市场化,而民主化与市场化就是等于美国化与西方化,由此将达到历史的终结。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这个潘多拉盒子的被打开,饥渴的资本纷纷从美国和西方涌向地球的另一半,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这不仅改变了全球产业分工和贸易体系,也改变了全球地缘经济结构,其中中国崛起最引人瞩目。
由于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的转移和输入,中国迅速成为全球最大和最廉价的生产和加工基地。1978年以来中国获得了5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投资中心,美国500强企业前10名都有在中国投资,并且它们在中国的生意份额越来越大,超过其本土成为盈利的主要来源。
中国集装箱码头
由于大量外资的涌入使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9.5%以上,是美国经济增长率的3倍,由此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结束了美国在制造业110年雄踞全球首位的历史。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中国随即又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根据统计中国GDP总额事实上已经超越美国。
与此相对,因为资本和产业的转移,美国和西方国家发展势头减弱,经济陷入衰退,根据统计在全球GDP中新兴经济体比重已经上升到50%,从2003年到2010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每年都比发达国家经济体高出4%,代表全球GDP三分之一的新兴经济体推动了全球三分之二的经济增长。
无疑,经济全球化的逆转显然出乎美国与西方国家的意料,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给它们开了一个玩笑,实际上它们犯了一个兔子的简单错误,那就是骄傲自大。
而中国崛起无疑得益于冷战后经济全球化与资本和技术的大转移与大分流,中国不仅抓住了机遇而且顺势而为。
但是,随着人口红利的用尽,中国经济正面临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挑战,同时全球资本与产业出现新的大分流,一部分将回流美国,另一部分将从中国流向成本更低的国家,其中印度将有可能成为资本首选。由此中国经济将受到来自美国与印度的挤压。
全球资本可能回流
2014年美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可谓一枝独秀。高增长、高就业率、低通胀,达到了经济学上阐述的非常难以实现的最佳状态。其原因无非是得益于资本与产业的回流,还有创新推动,而这又源于奥巴马政府的改革措施。对此如奥巴马所说,我们认为我们可以逆转劳务外包的势头,在美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过半的美国制造业管理者表示,他们正积极把工作机会从中国引回国内。让我们拿出更多理由,鼓励他们这样做。
这就是说,不但企业、岗位将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流回美国,而且资本也将大举回流美利坚。这对新兴市场体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内就业、资本供给都将构成威胁,更重要的是,资本疯狂撤离后极有可能酿造泡沫破裂的风险。与此同时,在中国另一边印度龟也在蓄势待发,从许多方面看印度就像30年前的中国,事实上印度也正是在刻意模仿中国。多年来,中国已经习惯了以两位数的速率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