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国的增长正在放缓。中国的劳动力正在萎缩,制造业正逐渐失去动力。中国的增长速度已跌破7.5%。
印度则可能将朝着相反的方向前进。高盛(Goldman Sachs)的一份报告称,印度即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它的经济形势要好于以前。印度的经常账户赤字和财政赤字已经收窄,之前居高不下的通胀也已下降。廉价石油是一个福音。在政治上,印度也呈现出积极的势头。虽然有些人对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迈出的第一步感到失望,他们认为这第一步迈得不够大胆,但近来明显能感受到一股乐观情绪。理论上讲,印度经济在经历了几年的低潮期后,应该不会费太大力就能提高运行效率。那么,印度可能会在什么时候超过中国呢?世界银行认为是2017年。世行在其最新的预测中预计,2017年印度的增长速度将达到7%,而中国将降至6.9%。
中国制造业可能会面临印度和美国的双向压力
当然,就目前情况来看无论说美国就此将回归世界经济引擎,或者说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似乎还为时过早。但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低估美国经济的复苏与印度经济的崛起将是一个战略失误。
目前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前堵后追的威胁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所谓前堵就是美国的再工业化推进与制造业的回流,美国经济正在加速从经济周期的低谷走向复苏。
所谓后追就是中国制造业正在流向成本更低的国家与地区,如印度,东南亚国家以及非洲等地区。
美国与印度经济正趋于上升周期,而中国则趋于下降周期,由此中国极有可能处于两头高,中间低的凹处。在世界经济结构中,兔子与乌龟的角色正在发生转变,现在中国更像是兔子,而美国与印度则更像是乌龟。
美国制造业工人
美国普利策奖得主弗里德曼曾经这样批评美国到,“我们能从现在的中国看到美国过去的影子,去挑战、去工作、去奉献、去牺牲、去把握未来,我们过去不就是这样的吗?我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美国有能力制衡另一个同样强大繁荣的中国,而不是一个强大了的中国,而美国却在窝里斗。”同样,目前中国从美国与印度那里也可以看到许多中国正在失去的东西,美国与印度正在得到的,也许就是中国正在失去的。中国正在失去的,也许就是美国与印度正在得到的,这里不仅是指制造业,更是指一种国民精神。美国人正在努力,印度人正在学习,但是中国却在窝里斗,中国曾经拥有的那些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不见了,无疑这比经济下滑更可怕。也许最好的竞争就是虚心学习,与其相互争斗,不如脚踏实地,就像乌龟一样,而不要做骄傲自大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