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社会万象>社会追踪>

专家:中国潜艇“群狼战术”可打懵日本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11-17 13:15:47

  就像山地作战要了解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一样,海战也受到海洋环境的限制,特别是潜艇水下作战,需要了解海域的噪声情况、海底地形对声呐反射的影响,以及潜艇深潜的线路等等。当一艘潜艇进入陌生海域作战,不仅很难利用海底地形、海水反射等隐藏自己,也很难首先发现敌人,或是准确测定敌人方位并用鱼雷攻击。

  通过南海水声考察,中国海军舰艇得以真正熟悉属于自己的这片海洋。要了解自己的海洋,当时中国人手中一无所有。杨士莪主导,将一间纺织厂改造成为中国第一间水声设备制造厂,包括建立中国第一个综合性水声工程专业、出版专着以及组建水声研究所。

  1970年,作为当时中国水声研究的最大成果之一,在“东风五号”洲际导弹试射过程中,杨士莪支持设计了海上靶场水声测量系统,使试射得到理想结果。事实上,1994年的这次南海水声考察,早在10年前就得到了批准。此后历经十年,研发了一系列水声装备,才使这次考察得以实现。

  而随着中国提升海军实力,更加艰巨的水声科学研究也渐成现实。特别是核潜艇成为中国海军的主要威慑力量之后,水声成为核潜艇生存的第一要素。

  中国海军改进型092夏级核潜艇

  上世纪80年代,杨士莪主持建造了中国第一个重力式低噪声水洞,也就是在实验室的有限空间里,获得在开阔海域的环境结果,被称为“国际级成就”。依靠这一实验室,可以进行舰艇的减噪设计和实验。此外,杨士莪还开辟和指导了多种水声识别、探测技术和装备研发。这些一般读者感到陌生的技术,很多都用来装备中国强大的潜艇部队。

  与日本相比,中国拥有更大规模的潜艇部队

  “我们国家海军的主战兵器是潜艇,它要发现海底航行中的障碍或者水面有什么东西,要靠水声,离开水声潜艇就变成了瞎子、聋子。在空中发现海底的潜艇也要靠水声。它相当于海军的眼睛、耳朵。”杨士莪说。

  杨士莪认为,中国潜艇的许多单项指标与日本相比还有提升空间,但中国毕竟拥有更大规模的潜艇部队,“老虎也怕群狼”。“美国为了掌握我们的海洋情况,不仅靠卫星、勘测船,光每年投到海里的浮标浅表都有上百个。”杨士莪说。

  “世界主要海军国家对水声都很关注,现在美国和俄罗斯比较厉害,我们国家和其他国家相比差不多。海洋环境非常苛刻,要取得突破进展不是那么容易,最后要靠投入大量经费。这两年对海军才开始有所投入,时间并不长。”

  直到今天,杨士莪最钦佩的人是钱学森,这个为中国国防奉献了一生的人。

  “他是一个科学家,考虑问题是从科技的角度,实事求是。你可以跟他讨论问题,甚至可以争论,只要你的观点是对的。”杨士莪说。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