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巧云《水浒传》中的风韵寡妇,原是一屠夫之女,曾嫁与本府王押司为妻,王押司去世后,改嫁与杨雄;杨雄祖籍河南,因为“一身好武艺,面貌微黄”,而得绰号“病关索”。上梁山后,坐第三十二把交椅。
这“病”并非疾病的“病”,而是古汉语的使动用法,“使……病”,意思是让谁发愁、畏惧,有超过、赛过的意思。传说关索是关羽的三儿子,武功极为了得。“病关索”就是关索看了都犯愁。关索其实是关羽的第三个儿子,“因为杨雄武艺高强,关索面红,而他面黄,所以称之病关索,关索系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关羽之子,关平、关兴之弟。
在《水浒传》书中,潘巧云是大家公认的淫妇,潘巧云为何会红杏出墙?虽然有丈夫,但一至忙于公事,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美少妇等于在守活寡,又怎能不红杏出墙?…《水浒传》中刻画的潘巧云,是传统意义上的“淫妇”典型。世人谈及《水浒传》中的淫妇,或说潘金莲,或曰潘巧云。
其实潘巧云有点儿冤!施耐庵楞是让年轻貌美,守寡年余、青春正富的潘巧云下嫁一个“病关索”,再让她一步步地由“红杏靠墙”直至“红杏出墙”,最终成了刀下之鬼,还被恼怒的杨雄碎尸,挂其五脏于树枝。
说潘巧云有点儿冤,并非赞同女人可不守妇道,无视贞操,而是此人之“出轨”实在是出之有因。我们且看那潘巧云何以“红杏出墙”来?
资料图:潘巧云与石秀
《水浒传》给潘巧云的出场“亮相”是:“摇摇摆摆地走出一个妇人来。”接着用了十五个排比,从头发一直描写到腿儿,又说她是“二八佳人体似酥”。可见,作者把潘巧云定性为一个年轻美艳又有些轻佻的女子。潘巧云生于农历七月七牛郎织女相会那天,先嫁给一王姓押司,王押司死后守寡一年有余,再嫁蓟州两院押狱杨雄。就杨雄而言,他能娶一寡妇为妻,足见这潘巧云有吸引人之处;对潘巧云来说,刚守寡一年多,又是正富青春的年龄,无论是从心理还是生理,都需要当丈夫的去体贴安抚。小俩口成亲不足一年,本来应该是新婚燕尔,卿卿我我。但原著中却至少留下三处伏笔或者说是“败笔”,足以反映出这杨雄虽娶潘巧云为妻,却是长期不曾“作为”或很少“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