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明文人爱“轻视”自己原因:处在众生颠倒时代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11-21 14:30:49


  
  不妨多抄一点他的文字: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常自评之,有七不可解:向以韦布而上拟公侯,今以世家而下同乞丐,如此则贵贱紊矣,不可解一;产不及中人,而欲齐驱金谷,世颇多捷径,而独株守於陵,如此则贫富舛矣,不可解二;以书生而践戎马之场,以将军而翻文章之府,如此则文武错矣,不可解三;上陪玉皇大帝而不谄,下陪悲田院乞儿而不骄,如此则尊卑溷矣,不可解四;弱则唾面而肯自干,强则单骑而能赴敌,如此则宽猛背矣,不可解五;夺利争名,甘居人后,观场游戏,肯让人先,如此则缓急谬矣,不可解六;博弈樗蒱,则不知胜负,啜茶尝水,则能辨渑、淄,如此则智愚杂矣,不可解七。有此七不可解,自且不解,安望人解?
  
  故称之以富贵人可,称之为贫贱人亦可;称之为智慧人可,称之以愚蠢人亦可;称之以强项人可,称之以柔弱人亦可;称之以卞急人可,称之以懒散人亦可。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家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而已矣。
  
  在一个众生颠倒的时代,人对于自己的价值除了“轻视”而外,你还能找到比这更合适的幽默之言吗?如果你曾经有过在这个世界上建功立业的理想,然而这个世界却以它的无情剥夺,最终使你一无所有,那么你将会以什么姿势,来表达这生命中最大也是最后的无聊与失意呢?张岱七十岁了,面对这一切,他已经超然于所有的困惑与痛苦之上,成为一个真正的玩世不恭者,一个不再操心是非得失、不再测度自身的老顽童。因此,在世人面前他毫无顾忌地言说,并用这无所顾忌的言说来承受那“生命之轻”。也许这就是张岱期望的“必也寻三外野人,方晓我之衷曲”的衷曲吧。
  
  可是,读明代文人的《自为墓志铭》,你又不能不感到,在他们怪异的自嘲自谑中间隐含着一种度量人生的心灵尺度。诟笑也好,自谩也好,似乎一切都可以作游戏观,然而这背后却有着他们对生存的深思。那就是,当他们处在世界的渺小位置而孤弱无援时,他们将设法逃避何方?在那个贫乏到极点的时代,明代文人们心里都十分明白,他们是一群“必死者”,因此他们深知作为“必死者”只有一条“死”的路途,才是他们能走的真实路途,如果他们沿着这条路途走下去,那就能到达他们能够到达的场地。毫无疑问,沉思“死”,并且把“死”看作人的生活的神圣尺度,正是这些设法逃避的明代文人不顾一切逃避的最有力的命定。如此,这些“必死者”,不能不用《自为墓志铭》吟唱着他们在那个贫乏时代无尽的行旅。
  
  现在,我们这些现代人在这条路上,还会碰到那些边唱边走、走向死亡深处的文人们吗?
  
  谑庵的风格
  
  晚明文人中,王思任大概是可以首称谐谑大师的。王思任自号谑庵,可见他比别人更要以善于谐谑自许。
  
  山阴真是个古怪的地方,这里总是出一些落拓奇磊的人。别的且不谈,就拿文章一道来看,仿佛只要出自山阴文人笔下,就特别有一种傲世的骨气。这种骨气之下,他们很容易对世间人事不屑一顾,所以眼睛里常常带着冷笑,所谓“别有眼睛”,恐怕讲的就是他们了。因此,你看到的山阴文人,既与俗绝,同时也与世绝,从而在有明一代尤其在晚明时期,显示出他们鲜明的风格。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