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太监揭秘慈禧洗澡全过程 对洗澡特别的讲究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9-18 15:09:11

  于是,风靡欧美的这本书,集丑恶淫乱于一身的慈禧形象,从此定格。后人对西太后的负面观感、不良印象,都是受到这两个“中国通”的《慈禧外传》影响。幸好,曾任慈禧女官的裕德龄,用英文着述的《清宫禁二年纪》问世,这让辜鸿铭松了口气,倍加赞赏之余,还为此写了一篇英文书评,发表在当时上海的英文报纸《国际评论》上。他说:“这部不讲究文学修饰、朴实无华的着作,在给予世人有关满人的真实情况方面(尤其是关于那刚刚故去的高贵的满族妇人情况方面)要远胜于其他任何一部名着。”

       最后这句话,显然是冲着那两位精于杜撰的“汉学家”而去。但这位享誉中外的大师,若是看到这个巴克斯接着写的第三本书《太后与我》,我想,老先生未必能这样平心静气了。

  至于那些“扭曲了理智”的西方媒体,从那以后,迄今为止,依旧本着那位一只耳朵的美国舅舅对他外甥的“开导”,加上巴克斯男爵的“杜撰”精神,妄自臆造着合乎他们口味的唯恐中国不乱的消息。

  查无原件的《景善日记》

  《慈禧外传》第十七章所引用的《景善日记》,被视为奇货可居的独家秘籍,其实是巴克斯闭门造车的“杜撰”。他的搭档,这本书的另一作者濮兰德,说他自己并没有看到过这本日记的中文原稿。濮兰德后来将英文手稿赠送大英博物馆,馆方循例要得到译文的中文原件,但不知是当时越洋电话不好打,还是巴克斯心中有鬼,濮兰德得到的回答是,原件早就被转手卖掉,后又说不慎落入炉中焚毁了。撒谎的人常犯的一个低级错误,就是欲盖弥彰,越描越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丁名楠断言:“《景善日记》是假的,白克浩司(即巴克斯)发现日记的整个过程也是假的。它不过是白克浩司为了蒙骗人们故意玩弄的花招而已。”

  慈禧让太监、宫女称呼他为洋侯,给了他很高的待遇,而他利用慈禧的宠爱,游走于王公大臣和男宠之间。在大量不堪入目的性描写间歇,他也记录了慈禧与他的一些闲聊。 

  1903年的一天,慈禧问起他是否读过她最近的诏令,把革命者沈荩在宫外鞭笞而死。“今年是我的幸运之年,如果没有日俄战争,我会下令为我明年十月的七十大寿举办庆典。处死沈荩,我也非常犹豫。然而他是第二个康有为,我别无选择。你们外国人认为我残暴,却对他的挑衅一无所知,我不得已才对他极端处置。”这一记录为沈荩之死提供了新的材料。

 

  第一,作为日记这种文体,除了类似博客或微博,是要给人看的之外,绝大部分日记,都具有相当程度的私密性质。然而在这本日记中,看不到主人公一点点的有关私生活、内心活动、感情色彩、渴望追求的文字,更不用说不足为外人道的那些讳莫如深的内容了。

  第二,主人公景善为当时京城大把抓的普通官员,论理,有可能接触个把高官,但官卑职微的他,居然成为执政当局路路通的人物。从这本相当于在场新闻纪实的日记看,立场不同、观点不一的高官贵爵,不分派别地与他过从甚密,且事发始末,无不巨细悉言。在那个等级分明的封建社会里,这更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第三,一个坐冷板凳的礼部右侍郎,或一说为内务府官员,绝非炙手可热的军机处章京可比。他不可能处于新闻发生的源头,更不可能介入政争的风口浪尖,尤其不可能侦听各方动态,打探内外消息,获知老佛爷喜怒,了解百姓反映。一个不上不下的旗籍官员,恪守本分,犹恐不及,哪有胆子卷入政治漩涡,惹是生非。我倒一直认为,这样“包打听”式的人物,正是当时巴克斯所扮演的角色。

  第四,最说不过去的是,这位进士出身的官员,在自己的日记里,起码要记下他四时八节、有感而发、应酬唱和、附庸风雅的诗词歌赋,这也是中国文人最爱表现的一点。哪怕一个狗屁官员,要是不会写两句诗,要是不会题两笔字,要是不会喝两壶酒,要是不能风花雪月两下子,在官场上能混得下去吗?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