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图:清道光年间火柴是奢侈品 曾经被进贡给皇帝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9-16 12:28:00

  清朝道光年间火柴曾是给皇帝的贡品

  近日,备受关注的破产泊头火柴厂设备及存货等网络拍卖会成功举行,沧州一竞拍者在170万起拍价格上加价76万最终成交。随着泊头火柴厂这批最后资产的处置完毕,百年“泊头”终于画上句号。

  火柴,老一辈人都叫它“洋火”,顾名思义它是个舶来品。清朝道光年间,西方国家以“火柴”作为高级礼品向道光皇帝朝贡。此后,火柴作为商品被大量引入中国,它顺利地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为了抵制国外火柴厂的垄断,中国民族资本走上了创办火柴厂的艰辛道路。 100多年来,中国火柴业历经风雨,同时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记忆。

  道光年间火柴是奢侈品

 

 

1879年巧明火柴厂出品的“太和舞龙”为现存最早的国产火花。

 

 

 

上世纪40年代,大中华火柴公司的“游龙”火花。 

  据《深圳晚报》报道,1827年,英国化学家约翰·沃克发明了与现代火柴相近似的引火棍,并开始参照自己发现的办法研制火柴。1827年4月7日,约翰·沃克出售了他制作的第一盒火柴。他的火柴一盒有84根,售价一先令。火柴盒的一端贴有一小片砂纸,把火柴头夹在砂纸中间,向外一拉,火柴便点燃。

       1803现了黄磷火柴,这种火柴一经摩擦即可引燃,但容易出危险,而且它的烟有毒。1835年,有人发明了安全无害的赤磷火柴。到1848年,德国人又发明了今天通用的安全火柴,使用火柴的人更多了。

  火柴是怎样传入中国的呢?道光年间,西方国家以火柴为高档礼品向道光皇帝朝贡,这新奇的洋玩意立刻引起了皇亲国戚和重臣富商的惊叹与追逐。外商瞄准商机,将火柴作为商品大量引进了中国市场,“洋火”由此得名并开始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点燃。

        对老百姓来讲还是一种奢侈品。关于这段历史,晚清文人孙玉璋所撰写的《异闻琐录》(同治九年四月刻本)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道光间,英夷所贡杂物,多谣巧好玩。中有自来火者,长仅盈寸,一端五色洋药,擦之而火爆发。士大夫见之莫不惊奇,以为鬼物。今各大商埠均有市者,唯索值厅昂,非豪商显宦无力求之耳。

  佛山出现第一家民族火柴厂

  为不依赖进口火柴,国人开始创办火柴厂,独立生产火柴,并为之进行了不断的尝试。火柴厂的出现,使得“洋火”不再只是来自“洋人”。

  1879年,华侨商人卫省轩在广东省佛山县投资创办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办的火柴厂,名为巧明火柴厂。该厂初开办时,资金短缺,全靠手工操作,工人多是水上居民,因此生产规模有限,每天仅生产数箱 (每箱7200盒)火柴。但是,作为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办的火柴厂,它具有重大的意义。随后,巧明火柴厂扩大业务,迁至缸瓦栏(今中山路火车站附近),并转用机器生产。

        生产技术落后,产量低而成本高,老百姓购买力低,日本火柴在中国倾销等等原因,至1908年,惨淡经营近30年的巧明火柴厂终因亏本严重而宣告停业,后由日本人接手。 19世纪20年代,瑞典火柴猛攻中国市场,我国民族资本火柴厂纷纷倒闭,巧明火柴厂也不例外地第二次宣告倒闭。此后,该厂经理尹景年集资收购厂子,并在广州芳村开办巧明公记火柴分厂。经过公私合营,以及火柴行业数度合并等改革,巧明厂名依然存在,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才改名为广州火柴厂。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