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太监非中国专利:意大利曾每年阉割4000男童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9-16 12:28:11

  “太监”不是中国专利

  说起“阉人”,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宫廷戏中操着一口娘娘腔、阴柔之气十足,甚至涂脂抹粉的“太监”。中国的太监时间悠久,据专家考证,早在殷商之际就有“寺人”,这在甲骨文中已有相关的记载。

  明末清初时,唐甄在《潜书》中这样描绘太监:“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为什么这样说呢?唐甄解释道:他们长得臃肿,弯曲,好似长了瘿结,鼻子里呼呼作响,如同牛和猪一样,因此不像人的身体;他们长着男人的颊骨却不是男人,没有胡须却不是女人,虽然面如美玉却没有一点生气,因此不像人的面容;他们的声音好像儿童一样稚细却不清脆,好像女人一样尖细却不柔媚,你说他嘶哑但又能成声,你说他如猩叫但又能成人语,因此不像人的声音;他们可以很爱人,也能下毒手害人,当他们怜悯你时流涕而语,而当他们憎恶你时,则斩杀如草,因此不像人的感情。

  人们一向认为“阉人”就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封建时代对人性的一种摧残和压抑。但这是人们对历史的一种误解。原本“阉人”并非中国独有,在西欧,也有这么一群被阉割的人。不过,他们的名字叫“阉伶”。

 

中国电视剧中的太监

中国电视剧中的太监 

  “阉伶”什么意思?顾名思义,就是“睾丸被割掉的歌手”。

  因为睾丸影响到男性声带的成长,所以音乐家培养了一批男童,从小大约6岁左右,就被阉割,使阉童的声带保持在最细最清脆的状态。而这种风潮,一直延续到了19世纪初。18世纪初期,歌剧界的表演者,有70%是阉伶。当时光是意大利每一年就有4000个以上的男童被阉割,盛行的程度已经让人以为“音乐家等于阉人”。

  阉伶究竟起源于何时,历史并未给予确切的答案,但音乐学家们大多认为,阉割之风的兴起与罗马天主教的教规大有关系。因圣保罗的训示妇女在教堂不能歌唱,才有了男童女声——阉伶的出现,但如何把接受阉伶与《圣经》中的训诫调和在一起对于教内而言又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旧约》中禁止礼拜活动有受伤的或是被阉割过的人参加,但教会仍然把阉人歌手纳入合唱团中,这一需求也保证了阉人歌手的供应。这种做法看起来自相矛盾,但教会找到了为此辩护的人——本尼狄克派学者Robert Sayrus这样写道:“嗓音是比性能力更为珍贵的一种才能,因为人类正是凭借语言与理智才有别于动物。因此,在必须时为改进嗓音而抑制性能力绝不是渎神的做法。”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