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木牛叉开前后腿时随时可以停在坡地上。叉开度由在该四尺长的车辕上的限位钉限制。把车辕的把手一面拉前一面下压,品字顶孔就移向品字左孔之上,即重心移到前腿上,此时品字右孔被撬高,即后腿不受力并被凌空提起,在重力作用下或流马上的梢钉推动下向前腿靠拢。
当重心移出品字左孔时,木牛已向前移动了半步,再向前就要颠覆了,此时可把手把迅速向上拉起并向前拉,使品字顶孔向后移至品字右孔之上使重心落在后腿上,前拉的结果是使后腿叉开,同时前腿被流马上的销钉推向前。木牛就这样走完余下的半步。
但是,木牛流马究竟是带轮子的还是四条腿的呢?北宋的陈师道有下面一段文字记载:“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也。”宋代高承写的《事物纪原》中也有记载:“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
猜测的真实木牛流马的样子
清代满族水利专家麟庆也把当时水利工程中使用的土车说是陈师道记载的木牛流马:“土车,独轮料土,兼载稗编。蜀相诸葛亮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今之土车独推,犹存储葛遗制。”木牛是有前辕的独轮车,流马是没有前辕的独推小车,这也是一种关于木牛流马的主要观点。
3、结合现实,木牛流马可能就是一种独轮推车
我们可以结合三国时期的历史和诸葛亮北伐战争的需要来构思一下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木牛流马使运力提高了好几倍
首先,木牛流马是用来运粮草的,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从蜀国出祁山攻魏,一路上大部分都是崎岖的山路。或低洼不平,或怪石缭绕。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四条腿的牛车靠人力来拉,或者推,容易走过吗?
其实,据这一观点来解释的话,木牛流马就是一种运粮草的独轮的单人推的小车。它的原动力就是人力,可由一个人在后面用手推动,也可一人拉一人推。有了这种车,比人力担挑、畜力驮载,运输能力可以增加好几倍。独轮车灵巧方便、用途广泛。特别适合于崎岖的山路。直到今天,这种独轮车仍在广大农村使用,只是形状方面各地有些差异,比如现在两轮的农夫贩运蔬菜水果用的驾车。
“木牛流马”主要用于运粮,它可以运载一个士兵一年的口粮:“一岁粮,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但是,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备和人们对诸葛亮的崇拜神化,导致了后来种种神乎其神的传说。那些夸张的说法都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