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列车炮
1942年夏天,希特勒调集237个师的兵力,在苏德战场南部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妄图一举歼灭在顿河东岸的苏军,进而攻占高加索石油区。为了抵御进攻,苏军在塞瓦斯托波尔战略要地筑起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地下弹药库。不料一天上午,突然传来轰隆隆的巨响弹药库发生了爆炸。这究竟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直到战争结束,又过了很长时间,在清理建筑废墟时,苏*联人发现有个直径特别大的弹坑,才揭露了谜底:德军使用了超重型火炮,而发射出的巨型炮弹击中了弹药库,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弹药爆炸,毁灭了这座无比坚固的地下建筑。
这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纳粹德国制造的超级大炮“古斯塔夫”(多拉)列车炮。
“古斯塔夫”列车炮
处心积虑的研发
1935年,为了突破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希特勒下令研制一种超过“巴黎大炮”的新型超级巨炮。陆军兵工署提出,这种重炮的射程应在32千米以上,炮弹的威力要能穿透1米厚的钢板或2.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德国著名的的克虏伯兵工厂承担了这一艰巨的任务。
“巴黎大炮”
经过7年的努力,1942年春,克虏伯兵工厂终于造出了一种800毫米口径的超级巨炮。为纪念该厂的创始人古斯塔夫克虏伯,希特勒为其命名“重型古斯塔夫”;而设计师穆拉为纪念自己的妻子,用她的名字将其命名为“多拉”(Dora),德国炮兵也更喜欢叫它“多拉”炮。
多拉炮的炮管长达32米,火炮在战斗状态时全长53米,高12米,重1488吨。除了身管长度和射程不如“巴黎大炮”外,它在许多方面都堪称世界之最。炮弹也大得惊人,其中榴弹丸重达4.81吨,另一种用于破坏混凝土掩蔽部的弹丸则重达7.1吨,内装200公斤炸药。据说它的威力足以击穿位于30公里以外、厚度为850毫米的混凝土墙。
不过,由于个头太大,多拉炮的运输、操作和保障都极为不便,这极大地影响了它的实战能力。就运输而言,首先需要把各部件卸下来分别装车,整座大炮及所需的弹药需动用60节车皮。而且,由于炮身过宽,标准宽度的铁路无法运输,需要专门铺设特制的轨道。到达发射阵地后,为了安装好这门巨炮,需要1500人整整忙活3个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