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死走上抗战疆场
1934年,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时,郝梦龄请求解甲归田,未获批准。1935年,郝梦龄被调往贵阳、独山、遵义等地,率第九军负责修筑川黔、川滇公路。川黔公路通车后,第九军又担负起保卫和养护公路之责。1937年5月,郝梦龄再度请求解甲归田,仍未获批准,被调往四川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当时,郝梦龄正在去四川陆大的途中。得知消息,他立即返回部队,请求北上抗日。他说:“现在日寇要灭亡中国,我们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我应该去抗战,应该去与敌人拼。”连续请缨数次,军事当局见其报国心切,加之华北前线吃紧,批准他由贵阳率部北上。
出发之前,郝梦龄已下定以死报国的决心。部队途经武汉,他利用队伍休息的时间回家与家人告别。对儿女们说:“现在敌人天天在屠杀我们的同胞,大家都应该去杀敌人。如果国家亡了,你们也没有好日子过了。”他还写了一封信,封好后交给大女儿慧英,嘱咐她三天以后再拆开看。十五岁的慧英不理解父亲的心情,硬要立即拆开来看,郝梦龄不允,父女二人在争抢中把信撕成碎片,丢进了痰盂里,郝便随队伍出发了。郝梦龄将军走后,慧英把信从痰盂中捞出,拼凑起来一看,原来是遗嘱,内写:
“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牺牲。万一阵亡,你等要听母亲的调教,孝顺汝祖母老大人。至于你等上学,我个人是没有钱。将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留于慧英、慧兰、荫槐、前楠、荫森五儿,父留于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五日。”
郝梦龄将军率所部第九军到达石家庄后,编入了卫立煌第十四集团军序列。这时山西雁门关已经失守,晋北忻口成了山西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道防线。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为了保卫太原,决定在忻口组织会战,一再向蒋介石请求派中央军入晋作战。蒋介石应允派第十四集团军入晋,阎锡山即委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为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全权负责指挥忻口会战。
10月上旬,郝梦龄率部先期到达忻口布防。在卫立煌的统一部署、指挥下,任中央兵团长(即忻口中间地区前线总指挥)指挥第九军和晋绥军第十九军、第三十五军、第六十一军等部,坚守忻口以北龙王堂、南怀化、大白水、南峪线的主阵地。郝将军夜以继日地奔波在最前沿,视察阵地,部署兵力,指导抢修工事,鼓励官兵奋勇作战。他对官兵们说:“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如再退却,到黄河边,兵即无存,哪有官长。此谓我死国活,我活国死。”他反复强调:人人都应抱定有我无敌,有敌无我的决心与敌拼杀。官兵备受鼓舞,誓死杀敌。
10月10日,也就是忻口战役正式打响的前一天,郝梦龄给妻子写下了最后的遗嘱:“余自武汉出发之时,留有遗嘱与诸子女等。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成仁,为争取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我即牺牲后,只要国家存在,诸子女教育当然不成问题。别无所念……倘吾牺牲后,望汝好好孝顺吾老母及教育子女,对于兄弟姐妹等亦要照拂。故余牺牲亦有荣,为军人者为国家战亡,死可谓得其所矣!书与纫秋贤内助,拙夫龄字。双十节于忻口。”
视死如归
10月11日,忻口战役正式展开。指挥进攻忻口的日军第五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集中全部精锐,以飞机、大炮、坦克等精良武器装备,组成“立体战争”的密集火力网,倾全力向我忻口阵地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