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该火箭弹的外形独特,因为采用超口径设计,前面是一个巨大的战斗部弹头,后面是细小的火箭发动机,外形很像老式长柄手榴弹或一柄大铁锤,所以苏联红军战士给这个火箭炮起了一个”攻城锤“的绰号。
1944年,使用M-30火箭弹的12联装БМ-30火箭炮面世,在柏林攻坚战中发挥了巨大威力。苏军炮兵常常将该炮开至最前沿,隔着楼房,打击德军工事后面整栋楼的守备德军。BM30火箭炮的威力相当大,射程又近,所以经常当做近距离的拆楼武器。实战中通常使用大射角发射,火箭弹落下来时的角度近乎垂直,极大增加有效的杀伤面积。打击一座四层的钢筋混凝土楼房,通常使用一枚BM-30火箭弹就能彻底将其轰成废墟。
BM30/31火箭炮从技术角度看上去很简单
BM30/31火箭炮从技术角度看上去很简单,但在战后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技术延续时间比喀秋莎火箭长得多,而且走出了从陆地到海洋,再从海洋上岸的轮回。苏联在发展了几种海军使用的火箭助推反潜深弹,都采用BM-30火箭弹的技术基础。
中国海军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从苏联引进了以BM30/31为基础的火箭助推深水炸弹,并自主研发了1200型5管深弹等十个以上新型号。
中国海军现役军舰使用的助推反潜深弹,早期的技术来源均为BM-30/31火箭炮
中国海军现役军舰使用的几种240毫米和300毫米火箭助推反潜深弹,早期的技术来源均为BM-30/31火箭炮。上世纪70年代,由于中国陆军工程兵需要一种能够在数千米距离上进行破障和扫雷的大威力火箭弹,于是中国军工人又以海军的反潜深弹为基础,研发设计了81式火箭扫雷弹。使这种古老的火箭炮走完了陆-海-陆的轮回,又一次焕发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