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抗日名将蔡廷锴:揭秘影响中国历史的三次决定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8-15 10:25:05

      蔡廷锴(1892~1968年),字贤初,广东罗定人,保定军校毕业,早年参加同盟会,后成为抗日名将。他一生做了影响中国历史的三件事:一是他在南昌起义中拉走起义队伍,叛离革命;二是他在“一·二八”事变中坚决主张抗击日军,领导淞沪抗战;三是他与蒋光鼐等人一起发动“福建事变”,积极主张抗日反蒋。新中国成立后,他站到了人民一边,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一、南昌起义中拉走起义队伍

      蔡廷锴早年在粤军中任职。1922年5月,孙中山在韶关督师北伐时,攻赣州城十日不下,此时任粤军第一师连长的蔡廷锴率敢死队一百余人,向守军部队发起猛烈冲击,很快将敌阵冲破,占领了赣州城。第二年五月,在攻打肇庆时,他再次被选为敢死队队长,率地雷队将东城城墙炸开一个缺口,冲进城内,全歼守敌,克复肇庆城。此后,在历次作战中,他都是冲锋在前,因而有粤军猛将之称。由于蔡廷锴屡立战功,1925年被提拔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团长,1927年初升任第十师师长。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时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在庐山得知此消息后,非常震惊,急忙召集诸将前来开会。可是武汉方面虽然军队很多,但汪精卫根本指挥不动他们。统兵将领们都想保存实力,不愿和起义部队作战。命令下了,都无动于衷,但只有蔡廷锴一个人例外。

1.jpg

      蔡廷锴与叶挺是老乡,两人交情很好,叶挺曾经以“把部队带回广东,脱离汪精卫,自己打天下”为掩护试探过蔡的态度,争取过蔡,而蔡并不急于表态,不露声色,让叶始终对自己抱有幻想。南昌起义发生的当天,蔡廷锴正随汪精卫在庐山开会,听到自己的第十师被叶挺也给带到南昌参加了起义,顿时坐不住了。他非常着急,散会后就连夜赶往南昌。当然,他去的目的不是为汪精卫平叛,而是打着“同去革命”的幌子去拉回自己的部队。蔡廷锴来到起义部队后,说是同来参加革命,周恩来、贺龙、刘伯承、朱德等人表示欢迎,惟有谭平山认为此人“态度暧昧,立场模糊”,应该乘机将其扣留。而叶挺是个仗义的人,当即表示反对,为蔡大包大揽,还认为随便扣留来参加革命的人,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周恩来觉得叶挺说得有道理,就采纳了叶挺的意见。

      当时,蔡廷锴握着周恩来的手埋怨大家说,起义为什么事先不叫上我,说自己这次匆匆赶来就是为了投身革命,哪怕是当一小卒,为大家牵马坠镫也愿意。一席话真的就把诸位给感动了,周恩来对他完全信任了。任命他为左翼总指挥,进入军事委员会,成为七个委员之一。并把第十师仍旧交给他指挥,由他任师长,这使他暗暗庆幸。随后,起义部队南下广东,让蔡廷锴当开路先锋。这真是天随人愿,蔡廷锴正愁第十师被裹挟在其他起义部队之中,没有脱身的机会,如果轻举妄动,势必引起怀疑。现在机会终于来了。当部队8月3日起程,8月4日入进贤县时,蔡见前后左右均无其他部队,机会难得,便立即和心腹密谋,将部队中的几个中共党员“礼送出境”后,就一溜烟带着部队拐了个弯往福建方向逃去,投靠蒋介石去了。

      蔡廷锴这一举动使起义队伍的南下计划受到严重挫折,部队情绪发生动摇。接着,贺龙二十军的参谋长也带着一批部队脱离了革命,这两起叛离事件几乎使起义部队损失了三分之一。而最重要的还是动摇了起义部队的情绪,此后逃离部队的人成风,最后到达天心圩朱德进行改编时只剩下800余人了。此后,蔡廷锴跟随蒋介石参加了中原大战等多次军阀混战。1931年初,蒋介石调他的部队进入江西,参加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二、三次“围剿”。在第三次“围剿”的高兴圩大战中,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和林彪的红四军等部队包围了蔡廷锴的部队,未料到竟打成了一场持续数日的血战。从白天到黑夜再到白天再到黑夜,红军反复发起冲击,双方数十次用刺刀拼刺。

      红军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驱策战马,挥舞战刀,身先士卒率队奋身冲击;蒋军一军团代总指挥蔡廷锴手持双枪,声嘶力竭,亲率指挥部人员压在第一线督战。双方都拼了老命。激战中蔡军几番全线动摇。其六十师师长沈光汉擅自向兴国方向逃去十余里,军团部人员和蔡的随员都有人逃跑;蔡廷锴几番想拔枪自杀,但一转念“横竖一死,未到红军俘我之时,先死殊不值”,又纠集残兵拼杀下去。这一仗就算打了个平手,最后,毛泽东下令主动撤走。高兴圩血战,成为红军第三次反“围剿”中持续时间最长、战况最激烈的一次战斗。此战红军伤亡重大,红三军团四师师长邹平、红四军十一师师长曾始莪均不幸牺牲。后来,毛泽东多次提到他指挥过四次败仗,第一个就是高兴圩战役。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