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抗日名将蔡廷锴:揭秘影响中国历史的三次决定(3)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8-15 10:25:05

      三、发动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

      “一·二八”淞沪抗战后,蒋介石将十九路军调到福建。蔡廷锴等率十九路军入闽后,在蒋介石的催迫下,向根据地发起进攻,先后占领了闽西、闽北等苏区。1933年秋,红军主力由江西东征福建,先在闽西连城等地歼灭了十九路军的3个团,继而又在闽北歼灭2个团,并围困廷平、顺昌、将乐等县城,威胁福州。经过折兵损将,蔡廷锴识破蒋介石让红军和十九路军两败俱伤的意图,他因此毅然决定,停止剿共,“反蒋抗日联共”,并立即派人与红军联络,在9月下旬实现停战。10月26日,由周恩来主持、红军全权代表潘汉年与十九路军全权代表徐名鸿在瑞金签订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张闻天、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会见了徐名鸿和陪同前来的十九路军参议陈公培,大家表示对这一合作持欢迎态度。这样,蔡廷锴就稳住了红军,解除了后顾之忧。

3.jpg

       

      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等人发动了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也称“闽变”),在福建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推举李济深为政府主席,蔡廷锴为人民革命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兼十九路军总指挥等职。并发布了对蒋介石、汪精卫、何应钦等国民党要人的通缉令。据后来侍从室主任晏道刚回忆,蒋介石在抚州得知“闽变”消息,神色异常紧张,深恐红军与十九路军联合。好几次与晏道刚同坐汽车时,忽而自言自语,忽而挥拳舞掌。一个人坐在房子里时,便不时掏出自己写的“剿匪手本”,翻到后面的军歌,竟独自高声歌唱起来。晏道刚认为这是蒋乱了阵脚。

      蒋介石最害怕的是蔡廷锴指挥的那5万军队如果与江西的10万红军联合起来,他那第五次“围剿”计划将破产不说,闽赣结为一体后凭借中共与共产国际联系,加上十九路军,外来援助直接进入,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决定,必须转过头来,先收拾蔡廷锴,然后再解决红军。十九路军在第五次“围剿”中发动“福建事变”,给红军打破第五次“围剿”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但当时的中共领导人博古等却没有把握好这个机会。事变发生后,蒋军对苏区的“围剿”几乎全部中断。“围剿”主力北路军不得不抽出9个师,加上宁沪杭地区抽调的两个师共计11个师,由蒋鼎文指挥分别从江西和浙江进入福建,进攻十九路军。

      蒋介石不担心他打不垮蔡廷锴,而是担心红军与十九路军联合。每天晚餐后,他都要找侍从室主任晏道刚和参谋本部第二厅厅长林蔚。问题就一个:是否有红军与十九路军联系的情报。他叮嘱晏、林二人,要密切注意双方动向,每日派飞机空中侦察。一直未发现红军与十九路军联系的时候,蒋这才慢慢放下心来,决定亲自飞往建瓯,指挥收拾十九路军。本来,中共最初对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是持合作态度的,但由于当时苏联已同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改善了关系,共产国际不支持红军同十九路军联合反蒋,因此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后来采取了不配合的态度。当蒋介石的十几万大军进攻十九路军的时候,中央军委却将我红军主力从东线调到西线永丰地区,不去配合十九路军,反去进攻敌人的堡垒阵地。这不仅使十九路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而且还丧失了粉碎第五次“围剿”的有利时机。1934年1月,福建事变失败,十九路军完全解体。接下来,中央苏区也陷入四面合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四、蔡廷锴的最后人生结局

      蔡廷锴于福建事变失败后,出洋游历欧、美、澳洲一年,考察各国的军事政治经济。“七七”事变后,蔡廷锴加入抗日行列,先后出任第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所部驻桂南、粤西。后调任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在桂南会战中,指挥桂南及广东南路各部对敌作战。新中国成立后,蔡廷锴站到人民一边,当选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还担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二届中央常务委员、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对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抗美援朝中,他被推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并前往朝鲜慰问中朝军民。1968年4月25日,蔡廷锴在北京因病去世。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