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由于看到了越南空军的优势,中国空军未敢轻视越南空军。当时越南空军的主力机型是不到60架米格-21、缴获的20多架F-5,为了应对这只力量,中国空军调集了20多个歼击航空兵团,6个轰炸机、强击机团,各型飞机共700多架,其中歼七约100架。为了保证对约米格-21、F-5的绝对优势,还把两个大队的歼六飞机进行了挂载空空导弹的改装,确保使用空空导弹的歼击机数量是越南空军的2倍。
数量的优势带来了新的麻烦,由于中越双方使用的是几乎相同的机型(米格-21、米格-19),因此敌我识别成了大问题。美国空军在总结对越南空军的空战教训时指出,“从越南飞行员的角度来说,美军在数量上的压倒性优势意味着空中战场是‘充满目标的环境’(targetrich enviroment),而从美军飞行员角度来看则是‘缺乏目标的环境’(target poorenviroment)”。这就意味着敌我识别问题对于数量占绝对优势的美国飞机来说更加严峻。
中国空军歼7战斗机
我们在1979年也是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情况甚至要比美国空军还要严重。美国空军最起码在目视距离内是不会看错敌我的,而我们的飞行员在目视距离内还要再次进行识别,尤其是在多机混战的情况下。因此,在战前,我军紧急把几百架参战歼击机改变了涂装。
一个问题是,当时中国空军主要还是在地面引导下作战,在国土防空时这个弊端不明显,到出境作战时就充分暴露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原有雷达网的基础上,又靠前部署了几十部机动雷达,以满足远距离引导大机群的需要。有的雷达站由于过于靠前,反复遭到越军炮火的轰击,我雷达站官兵冒着敌军的炮火开机工作。
中国空军歼7战斗机
另一个问题是越南的地空导弹的威胁。越南地空导弹部队在越南战争期间击落300多架美国各型飞机,相比美军的电子软硬对抗能力,我们空军在越南地空导弹部队面前更加脆弱,基本上不具备空中突击对方重点设防区域的能力。
好在由于双方装备的型号几乎相同,因此越军雷达、导弹的技术参数我们是一清二楚,有针对性的临时改装了十几架电子干扰飞机,并对最易受打击的轰-5加装了干扰设备,使得我空军在对抗越地空导弹时增加了几分胜算。
总体来说,当时的中国空军进攻能力相当的弱,打出去带来的麻烦恐怕要大于其发挥的作用。因此,当时的“挽弓待发,先声夺人”,本质上是“挽弓待发,心照不宣”。尽管因为国际政治的原因在1979年的时候中国空军没有参战,但是从现在掌握的情况看,当时的军事领导人没有头脑发热,充分细致的作好了空军参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