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文史资料记载,一位国军士兵在大洋桥边利用地势狙击来敌,连续击毙10余名日军,后遭到日军炮火覆盖。
其后在武汉会战前,武汉城防司令部曾通令嘉奖过一名国军士兵,此人用一支步枪拦截一队日军进攻长达三天,打死日军士兵高达57人,并射伤其中42人。
按此战果考虑此名国军士兵应该是国军中少数受过专业狙训练的专业狙击手。国军曾开展过狙击比赛,“每击毙一名日军士兵赏50元法币,击毙一名日军军官赏200元法币,击毙一名日军佐官赏500元法币”。估计这是抗战初期的悬赏,后来肯定要高的多。一名到台湾的抗战老兵回忆,“武汉会战时一山东老兵一人打死112名日本兵,得奖金14800法币。”此说有待考证……
抗战时期的国军狙击手
抗战时期国军的狙击战例、数据很少,一种可能是这些资料在海峡那边的档案馆里;另一种可能就是国军后来在内战中土崩瓦解,相关资料可能散失;还有一种可能是国军方面不重视狙击这种作战形式、不重视低层士兵的价值。
而因为条件的限制,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中还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狙击手,但八路军、新四军中却有很多有名的“神枪手”,他们在战斗中表现极为出色。
刘伯承曾指示:“要教地方部队爱护武器,要培养特等射手,造就一枪一敌的神枪手。麻雀战,除政治坚定、地形熟习外,就靠射击准确。辽县刘二堂神枪手的故事,要到处宣传鼓励仿效。”
抗战时期的八路军神枪手
这个“刘二堂”在彭德怀的文章里也提到过:刘二堂的枪百发百中;敌人“扫荡”时,每次都被刘二堂打死人马和指挥官;因此,敌人恨之入骨,等等。
八路军中比较有名的神枪手吴德胜,资料介绍:他在平型关战斗中,一人击毙日寇37人,其中5人是军官。
为了尽可能地发挥“神枪手”的威力,八路军、新四军在武器弹药十分匮乏的环境中,一般士兵每人只能配备3-5发子弹,而“神枪手”每人却能配备40-50发子弹。战斗中,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射杀日军指挥官和机枪手。
1945年7月,在攻打高密县墩上日军据点时,115师686团2营6连的“神枪手”张兴来用30发子弹,击毙日军指挥官和机枪手20名。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射杀的最高日军长官是吉川少将,并重伤日军长官宽治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