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被特赦的消息后,在押日本战犯一片欢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对战争罪犯的改造和教育,从一开始就奉行“给出路”的政策。1956年,中国第一次释放的是日本战犯,共有355名战犯从天津乘客轮返回日本。
【核心提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困难,管理所工作人员食品也非常缺乏,而日本战犯的饮食中,肉蛋类和米面却没有减少。战犯吃大米、面包、水饺、西餐,而管理人员吃高粱米、窝窝头。
新中国成立以后,苏联政府将近千名日本侵华战犯交由中国政府处理,这批战犯被关押于辽宁省抚顺战犯管理所。战犯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根据中央有关改造方针,经过艰苦卓越的工作,终于使这些昔日顽固不化的战犯认罪、悔罪、反省、自新。1956年,中国政府将在押的大部分日本战犯“免予起诉,即行释放”,仅对45名职务级别较高的战犯判处有期徒刑。归国后的战犯长期致力于和平友好的活动,为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对日本战犯改造的方针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对日本战犯采取了法律与道德相结合、惩办与教育相结合的处理方法,充分予以人道主义的待遇,在思想与劳动改造的基础上,使之逐渐自觉地认识到进行侵略战争的罪行。
一个不杀,从宽处理
早在接收日本战犯之前,周恩来就曾指示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司法部部长史良,要以新的历史阶段的变化作为对待日本战犯的一个重要基点。要摒弃那种狭隘的仇恨意识,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为了早日打开新中国外交被孤立的局面,联系和发展与其他受压迫的国家的关系,周恩来指示,对这批战犯在看押过程中要做到“一个不死,一个不跑”。
在改造初期,战犯们大多自感罪孽深重,难逃一死,因此,有的提心吊胆、沮丧失望,有的顽固对抗、死不认罪。面对这一情况,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出了“一个不杀”、“从宽处理”的重要指示。随后,周恩来向抚顺战犯管理所的负责人传达了中央指示。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在1062名日本战犯(共关押1109人,关押期间死亡47人)中,中国政府决定仅对其中部分犯有严重罪行的战犯进行起诉,对次要和一般战犯不予起诉,宽大处理。此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分三批对关押的1017名罪行较轻、悔罪态度较好的日本战犯宣布宽大处理,不予起诉,立即释放回国。其余重犯也于1964年3月得以回到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