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农老弟惠鉴:
江浙战败偕君等去穗复命,尔后分道扬镳各奔东西,辗转十年。北站刺宋、庐山刺蒋,数案共发,当局震怒,悬赏百万购亚樵之首甚急。亚樵乃一介布衣寒士,辛亥以来以身许国,复兴中华。历受总理遗训,奔走国民革命致力北伐,生死早已置于度外。尔来数年,东倭日寇侵华紧逼,强占东北,入侵华北,大片国土沦没,民族危亡迫于眉睫。一·二八淞沪抗敌军兴,亚樵附19路军诸公骥尾,率义军抗日救亡,炸毙日倭侵沪大将白川,而执政当局久持不抵抗政策,迷恋内战,宿怨耿耿,限制国人抗日,遂有北站、庐山违命之举,君等钟爱亚樵,出面斡旋,约亚樵归顺当局,常老带转之事实难从命,君等所持者私义,亚樵所守者公义耳。亚樵与当局无归顺与否之存在,愿诸君代达,如执政当局苟能改变国策,从而停内战,释私怨,精诚团结,共赴国难,亚樵当只身抵阙,负荆谢罪。亚樵何去何从在于当局,否则誓与周旋到底。悬首都门又何足惜。匆匆布达。亚樵书
王亚樵到达香港后,立刻联系了很多居住在香港的反蒋爱国人士,不久,就在福州参与筹建了福建人民政府,组织福建起义。
1933年6月18日,杨杏佛先生被复兴社特务杀害。王亚樵悲痛万分,亲自写下挽词,隔海悼念杨杏佛先生:滚滚洪涛,何处埋君骨!茫茫寰宇,哪里是吾家!
福建起义失败后,王亚樵一直在香港活动。1935年,李济深、王亚樵等人在香港密议,决定派人在1935年11月1日举办的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上刺杀蒋介石和汪精卫。但最终,刺杀蒋介石未能成功,只有汪精卫挨了三枪。
事后,蒋介石得知此次刺杀行动的筹划者又是王亚樵,大为光火,他下令复兴社特务限期捉拿王亚樵:“限期擒王亚樵归案”,“捉不到活的也要打死”,“否则再不要见我”。
后来,经过复兴社特务们的侦察和渗透,戴笠终于得知,王亚樵隐藏在广西梧州。此时的王亚樵,正派人与延安方面接洽,准备前往延安。
一听王亚樵要前往延安,戴笠急了,他派遣复兴社的特务伪装成商人,在梧州一带寻找王亚樵的踪影。最终,在1936年10月20日晚上,王亚樵被特务盯梢,最后被特务开枪射中。王亚樵身中五枪,被刺三刀,当场毙命,终年49岁。后来,王亚樵的老友和兄弟们将他葬在了广西梧州。王亚樵被复兴社特务处刺杀后,各界人士愤慨不已。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的王亚樵的重要助手之一华克之这样评价王亚樵的一生∶“……王亚樵既未通读‘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相信‘神与国家’。他有平等思想,同情劳动人民,否认一切权威。为了救人一难,不惜倾家荡产,万金一掷;听人家几句恭维,也可拔刀相助,不计后果。他是一个精神旷达,乱七八糟的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