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年(1711年)抵京任宫廷画师的意大利籍传教士马国贤,在回忆录里有如下记载:
康熙六十年(1721年)夏,马国贤随同玄烨前往热河,在避暑山庄居住。一天,一位与他要好的太监告诉他,如果他想看一眼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活佛,可以乘这位活佛经过其住所时,从窗纸孔中窥视。然而马国贤搞错了方向,本应朝北面看,他却径直向西望去,发现对面湖岸边坐着一位年青妇人,身披深红色斗篷,头上戴的珠宝熠熠发光,耀眼夺目,宛如一位圣洁的女神。一个大约五岁的小男孩儿,正跪在她的腿边,与她说话。当太监询问马国贤对活佛的印象时,他回答说:“一个如此年轻、美丽之人,竟学会这种能将一个人变得不正常的诡术,”“并且竟使自己被陛下的一个孩子当作神一样崇拜着。”太监知道他看错了,赶紧纠正了他的视线,他终于看到正坐在一条船上,由数名太监陪侍去晋见皇帝而路过窗前的活佛。接着,太监又告诉他,他刚才望见的那位年青貌美的女子,是皇帝的几位主要妃嫔之一,因近日身体不适,正坐在湖边呼吸新鲜空气,那个小男孩是她的儿子。
根据马国贤所述小男孩的年龄推算,他望见的美丽贵妇,是皇二十四子胤祕之母陈氏,胤祕当年恰是五周岁。陈氏作为玄烨晚年最年轻的妃嫔之一,很受宠爱。《清圣祖实录》记载六十年四月玄烨巡幸塞外时,有11位皇子随驾,其中最小的是皇二十一子胤禧、皇二十二子胤祜(两人都是10周岁)。而胤祕年纪太小,大约是跟随额娘陈氏,前往避暑山庄。马国贤的记述还表明,当妃嫔们患病时,她们的亲生子女(特别是还年幼的阿哥、公主)往往陪侍左右,或时常探望,以做慰藉。这也是玄烨对妃嫔们一种特殊的关怀方式。陈氏逝于雍正年间,估计卒年不到30岁,在玄烨晚年几位年青的主要妃嫔中,是最先去世的。她很可能一直体弱多病,难怪康熙六十年夏因“身体不适”,在湖边休息时被马国贤望见。资料图:康熙
另据《永宪录》载:雍正五年(1727年)十一月,“庚午,先朝贵人白氏薨。贵人籍苏州,生皇弟二十四阿哥,居宁寿宫。”(萧奭《永宪录续编》,第382页,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根据清朝玉牒记载,玄烨第二十四子胤祕的生母是陈氏,而且所有为玄烨生育过皇子的后妃内,并无白氏女子,汉文列祖子孙直档玉牒。《永宪录》所言有误。不过,胤祕之母逝于雍正五年十一月(《爱新觉罗宗谱》说她逝于雍正年间),“籍苏州”,大概不会有错。
除上文提到的陈氏,在康熙晚年的后宫里还有以下几位“江南女子”:高氏,汉族,其父高廷秀身份不详。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她生下了皇十九子胤禝,四十二年二月生皇十女,高氏第一个孩子(皇十九子胤禝)与第二个孩子(皇十九女)的出生时间只隔五个月,显然有误。查阅玉牒(汉文列祖子孙直档与满文列祖女孙直档),亦如是记载,与《爱新觉罗宗谱》、《清皇室四谱》等所述同。看来是修玉牒时,将胤禝或皇十九女出生日期搞错。四十五年七月生皇二十子胤祎,其中头生子和女儿都在三岁时殇逝。高氏在不到四年内先后生下三个孩子,是玄烨妃嫔中最后一位生育较多的女子。康熙四十一年至四十五年期间,妃嫔中再无他人生育。数年内只有一位女子为之生儿育女,这在玄烨50余年的婚姻生活中,仅高氏一例。这充分表明,高氏曾一度宠冠后宫,令众同伴刮目。不过好景不长,玄烨的热情随后又被其她年轻女子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