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揭开末代皇帝溥仪“九一八”叛国的内幕(5)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1-27 10:52:28

  黄在北方,为军阀所疾视,而何应钦亦与之不相容,困于孤立,欲去者屡矣。日方能多方扶持之。查黄于长城血战之始,曾发表意见,抨击日本甚力,并非完全屈服于日者,我方亟应乘此时势,设法与之联络,收为我用,彼在代阁时,尚有修改优待条件,其非丧尽天良可知,庶不至终入迷路,听命于他人也。

  虽然陈宝琛想出许多办法,招兵买马,希望给溥仪奠下实力的基础,但是,既然溥仪已经钻进了日本人设下的绳套,就完全失去了号召力或影响力,不要说他已无法建立起军事力量,即使办得到,日本人也绝对不会允许的。至于向日本人争“主权”要“独立”也只能是画饼充饥。  陈宝琛对日本殖民统治和伪满傀儡政权怀有深深的戒心,但他还是以高龄之身不顾北方的严寒两赴长春,以尽“君臣之道”。

  从陈宝琛与溥仪的另一位师傅朱益藩的通信中可以看出,早在1932年7月中旬陈宝琛已经动了北赴长春的念头(辽宁省档案馆编:《溥仪私藏伪满秘档》第128页,档案出版社1990年版。朱益藩致胡嗣瑗的信写于1932年7月19日,原书编者所认定的时间有误),他8月22日致函胡嗣瑗:“鄙于月内,俗事粗了,尚拟秋后趋赴左右,以遂瞻就之微忱。彼时政局更新,当有端倪矣。”这正是弢老北赴长春的初衷。在9月4日的信中他又写道:“来教所谓宜左右之,免与趣旨相背,诚为要义。秋凉本思趋往瞻觐,为此又须入都静察些时,亦须题旨准定,方可遵循。”可见陈氏北上不仅仅为“瞻觐”,他的心目中还有政治文章可做。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