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只花了8分钟,连清扫战场总共用了20分钟。周围之敌还没弄清怎么回事,粟裕已率部押着俘虏带着战利品安全撤出了。奇袭官陡门,粟裕指挥的新四军以轻伤2名的最小代价,换来俘敌57名的重大胜利,打死打伤的敌伪无法统计,还缴获了一大批枪支弹药。粟裕组织指挥游击战的美名在江南广为传颂。重庆《新华日报》后来发表了粟裕撰写的介绍战斗经验的文章《芜湖近郊官陡门的奇袭》。
1939年1月,粟裕根据挺进江南敌后的实战经验,与二支队参谋长罗忠毅合编了一本《实战经验录》,2月25日延安翻印了这本小册子。粟裕对挺进江南敌后的新四军开展游击战争提出了许多新观点。粟裕认为,新四军进入江南敌后进行的完全是游击战。相对八路军来说,新四军人少,武器装备也差,没有打大仗的经验,活动区域狭小,作战条件更差,通讯联络也很落后。一、二支队唯一的通讯工具是各有一架电台,可以互相通报情况,与军部联络。而敌人交通方便。新四军处在敌人据点网之中,打大规模的战斗或运动战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关于游击战的协同和原则问题。粟裕认为:在形式上看是各打各的,但是在统一意图下独立自主地进行的。我们的原则是积小胜为大胜,不贪多,哪怕只打死一个敌人,只缴一支枪都是好的。只要天天有胜利。
关于战法问题。粟裕认为:要打夜战、近战、白刃战、伏击战、袭击战……这是由于我们的武器装备等条件决定的。日本的武器精良,我们拼他不过。只有近战、夜战、白刃战,才能避开敌人之长,发挥我军之长。打他措手不及,使之处于被动。关于打击对象和目标选择问题。粟裕说:新四军专打弱敌,或打敌人弱点,打的是运动中的敌人,一般不打驻止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