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月,粟裕亲自组织指挥了奇袭官陡门,在新四军挺进江南敌后抗战史上谱写了新的光辉篇章。
官陡门位于安徽芜湖附近,驻有伪军200余人,据点四周河沟交叉,离飞机场6里许,离铁路仅3里,南面8里的永安桥、北面10里的年陡均有日伪军驻守。可供进攻官陡门的路线有两条,都要通过几条深不可徒涉的河流,并且必经敌人之青山、黄池据点。官陡门有什么风吹草动,西、南、北三面各据点派出的增援部队,在半点钟内都可以赶到。出动飞机不到两分钟就可以飞临上空扫射。官陡门的街道建在河两岸的堤埂上,不到100米长,全是砖瓦房屋,河上只有约1米宽的木板桥贯通。敌人认为这是最安全的地方。粟裕却在这样的地方导演了一幕出奇制胜的活剧。
1月18日,粟裕在二支队司令部驻地狸头桥对参战的三团作了简短动员,便率队北进,25公里路只一次小休息就走到了,当天下午便停止行动宿营。第二天上午部队继续原地休息。下午,粟裕组织队伍悄悄地上船,突然转向西开,划到丹阳湖西岸。部队翻过堤埂,改乘早已预备好的几只装肥料的船,继续由水道西进,午夜以后到达预定地点隐蔽集结。这里距攻击目的地还有35公里。20日下午5时,粟裕带领部队冒着寒风向西疾进。21日凌晨2时行进到离官陡门差不多20里的地方,前面还需渡过一条河。如果再走水路,敌人可能已经封锁渡船。粟裕当机立断,多绕5公里地改走陆路,一定要抢在天亮前发起攻击并结束战斗。部队跑步前进,巧妙地通过了敌人的头道桥据点,4时许隐蔽到达敌据点前沿。按照预定作战方案,粟裕率主力过桥,从西向东打;另一部留在河东岸打。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冲锋号声和“缴枪不杀”的呐喊声响成一片。突击队迅速冲破铁丝网和其他障碍物。敌人来不及从掩蔽部里跑出来,就被炸了个人仰马翻,不是丢了命,就是当了俘虏。新四军一举攻占了伪军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