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出于私心,则这幅挽联仅仅是曾国藩对一个妓女的追思,那么,可以认定曾国藩与这个叫大姑的妓女关系非同一般。好到不仅仅是有过肌肤之亲、云雨之欢,两人的关系绝对是超越了肉欲,达到了精神层面。古代的青楼女子综合素质很高,不像今天的暗娼,只要有一幅美艳的空皮囊就生意兴隆。古代的嫖客除了富家公子哥儿,很大一部分是读书人,这些人在嫖娼的时候,也希望供乐的妓女最好能够琴棋书画歌舞样样精通,可以与自己唱和,甚至吟个诗,对个联之类的,这样的情景才符合文人的浪漫情怀。比如李师师、杜十娘、陈圆圆、赛金花等名妓,都是综合素质很高的大美人。
实话说,能够让坐怀不乱的曾国藩春心萌动恐怕是件大难事,即便是在他死水一般的心里激起一丝微澜,也很不易。更莫谈让他解放思想,掀起一番巫山云雨。如此看来,这个大姑绝非等闲之辈,她不一定倾国倾城,但一定是某种情愫触动了曾老革命久违的春心,最后导致他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道德礼教藩篱,在瞬间土崩瓦解,激情之水犹如脱缰野马,不泄不快。
那么,这个谜一样的女人,到底是湘乡粉头,还是金陵的妓女?
这两种可能都不存在。理由有二:
其一,先看曾国藩年轻时的履历。
据《曾国藩年谱》记载,曾国藩入住湘乡县城次数不多。一次是道光六年,16岁的曾国藩参加长沙府试,得了第七名,这一次算是他第一次出远门,途中肯定要经过湘乡县城,但是此时参加童子试的曾国藩年纪尚小,对男女之事处于懵懂期,应是童子之身。第二次到湘乡县城,则是道光十一年,这一年他在县城的涟滨书院读书,到冬天才肄业离开,从时间上具备了条件。第三次是道光十三年,他前往县城参加湘乡县试,考取了秀才,在县城呆了些时日。这几次在县城,曾国藩前往花楼柳巷的可能性很小,当时他的心思主要放在功名上,再说县城离他的家荷叶塘也没多远,加上家教甚严,他是不敢去青楼寻花问柳的。一方面,那时并不宽绰,另一方面,这种事情万一传到父亲耳里,自然吃不了兜着走,绝对没有心理安全感,缺乏寻花问柳的胆量。23岁那年冬天,考取秀才的曾国藩与欧阳夫人结婚,新婚燕尔,虽多次途径湘乡县城,应该也不会去青楼寻欢。其二,金陵嫖娼之说更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