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为密切官兵关系,全军开始逐步实行干部当兵代职制度,一大批高级将领、军师团领导、机关干部下到基层连队,当普遍一兵。他们主动摘下大檐帽,戴上船形帽,给战士们作出表率。
40多年后的一篇纪念文章《中将当列兵》,回忆了当年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韦杰到驻重庆某团红二连当兵的情况。文中写道:当连队的战士与韦杰合影留念时,韦杰问大家在着装上有什么不符合上级规定的?韦杰的话使战士们在着装上相互查看,并同时将目光集中在韦杰的身上。此时已是炎炎夏日,重庆成了名副其实的大火炉,只见他55式士兵夏服仍穿得整整齐齐,扣着风纪扣,帆布腰带扎得紧紧的,就连那顶船形帽,都一丝不苟地戴在头上,并略向右斜。战士们会心地笑起来,他们发现了问题所在——韦杰将军在批评他们没戴帽子呢!等重新聚拢起来时,战士们个个都戴起了船形帽,与韦杰留下了永恒的瞬间。
然而,尽管做了如此多的解释和示范,基层要求更换船形帽的呼声还是不绝于耳。
1958年7月22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决定对军服式样再次进行修改,终于明确陆军、空军士兵取消船形帽,改为解放帽。考虑到船形帽尚有大量库存,如立即停止使用,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于是计划再使用两年船形帽,自1960年开始更换为解放帽。
很有意思的是,翻阅当年的解放军报,还能看到《军需工厂节约运动蓬蓬勃勃》《某仓库充分利用废旧军需物资》等多篇文章,反映后勤单位利用库存的船形帽,改制手套、加工成挂包小袋或士兵冬常服的上衣兜等,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事实上,船形帽的废止比原计划提前了不少。2002年6月24日,解放军报发表了郎万瑞撰写的回忆文章《元帅与士兵》,文中披露:1958年秋,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到大同原195师视察,专门召开了战士座谈会,征求战士对部队建设和生活的意见。战士们向彭总提出意见,说他们不喜欢戴船形帽,老百姓也不喜欢。有的战士还说这帽子像美国兵戴的帽子,看着不亲切。大家都愿戴解放帽,老百姓也喜欢。彭总立即明确表态说,我赞成大家的意见,很快咱们就改过来,还是戴咱们的解放帽,让红星帽徽在我军建设的新时期放射出更加鲜艳美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