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日媒“默杀”的“少数派”
事实上,村田忠禧并不是第一个批驳政府有关言论的学者。1972年,着名学者井上清曾出版了《“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明》一书,书中说,钓鱼岛自明代以来即为中国领土,日本政府故意歪曲历史,日本领有“尖阁列岛”在国际法上也属于无效。
类似的观点和声音往往在中日领土争端中被媒体有意回避。据村田介绍,他的新书刚上市就遭到冷遇,没有任何一家报纸的书评栏目介绍他的着作。然而,包括村田在内的、被日媒“默杀”的“少数派”,并未放弃努力向公众阐述自己的观点。
井上清着作再版背后
以井上清为例,他有关问题的着作迄今被两次增印出版。
1996年7月,一右翼团体在列岛的一个小岛上设置灯塔,想以此来表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领土。当年10月,井上清写于1972年的着作便在日本再版。井上清在再版序言中写道,“我相信,让24年前曾经出版过的书重新问世,再次阐明有关钓鱼岛列岛的历史面貌和国际法原理,是有深刻意义的。”
2001年11月23日,井上清病逝,终年88岁。他去世后十余年间,网民对他的争议几近白热化。最普遍的攻击称井上为“卖国贼”、“共产主义者”。但此外,也不乏一些理性的声音。
本报记者注意到,在一篇攻击井上清的博客网友留言记录中有这样的评论,“井上清教授的研究是尊重事实、没有错误的。但是,国内却无人愿意承认历史事实……在领土问题上不要使用暴力,最好冷静处置。我并不是在卖国……”
还有一位网友留言说,“当时的明清人发现并命名该岛,将其作为航海标识,反复记载在本国的官方记录中,并称其为‘中外之界限’,还把该岛海上防卫区域等。我不太懂国际法,但是当时的人们对于本国领土,除了这些措施外,还有哪些必须要做的?”
由于1996年再版的书籍几近售罄,2012年10月,“第三书馆”出版社再次再版了井上清的书籍,书腰上的宣传语这样写道:“许多历史文献记录尖阁诸岛是中国领土,但没有历史文献记载是日本领土。国际法上有关‘无主地先占’是毫无根据的。所以,尖阁诸岛是中国领土!!”
井上清的书籍不止一次得到增印的事实说明,他的观点和论述在拥有一定市场。
数年后,村田忠禧就是认真阅读了井上清着作的学者之一。他在演讲中经常引用并赞赏井上的观点。
外务省曾对村田表达不满
但村田并非没有感受到来自官方的压力。
2003年12月,村田在日中共同研究报告会上发表题为“日中关系,回望40年前,思考未来”的报告。报告回顾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呼吁中日两国在领土问题上共享历史事实。
村田在新书《日中领土问题的起源》中披露,这份报告被主办单位提交到外务省后,外务省曾对村田的报告内容表示不满。“外务省认为报告有问题,可以直接和我说,但他们却没有这么做。本来如果通过对话坦率交换意见,可以增进相互理解,但他们却不愿意听取不同意见,这种态度我不能接受。”村田写道。
村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一再强调,自己并不是说是中国固有领土。“如果我被报道为主张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学者,将在受到孤立。我的学术见解和研究成果也将很难得到传播。”
而与此同时,村田目前出版的《日中领土问题的起源》一书的下册也将于不久后面世。据一位熟悉村田观点、与之交流并讨论过的学者透露,下册着作的内容可能多为“有利于官方证明属于的表述”。
“他不是一个领土问题研究专家,更不想被戴上左翼学者或右翼学者的帽子。”这位知情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