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田忠禧:我为什么顶着骂名说出真相
虽然媒体对《日中领土问题的起源》一书集体保持沉默,但村田忠禧教授为新书展开的各种推介活动却并未因此减少。7月以来,他频繁亮相于一场场演讲活动中,尽管在网上遭到了一些日本网民的“诽谤”,但他仍然耐心地向前来听讲的日本民众阐述自己的观点。
“我并不是说,是中国固有领土。”7月17日,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村田教授开宗明义地表示。他认为,自己在做的是把政府的历史公文和对钓鱼岛的相关史料披露出来,希望和中国学者共享,为研究和解决领土争议作出实实在在的努力。
据了解,《日中领土问题的起源》一书可能会于今年9月在中国出版。
尊重史实,充分搜集日方资料
其实,中日岛屿争端爆发前,村田忠禧一直研究中共党史:他曾经把《毛泽东传》译成日文后出版。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村田坦承,自己并非领土问题专家,但岛屿问题现今成为日中关系的很大障碍,“我认为有必要准确、客观、科学地了解这一问题的来龙去脉,而不是在这个问题上感情用事。不能说我是人就站在日本立场,是中国人就站在中国立场,而应该首先尊重史实。”
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村田发现了研究琉球历史的重要性。“日方说冲绳县尖阁诸岛(即我极其附属岛屿——本报注)是固有领土。但是冲绳本就不是日本固有领土,冲绳有其本身历史,以前是琉球国,后来并入日本,这是史实。我认为在研究领土问题上,必须了解冲绳、琉球的历史,而且还有必要弄清楚,琉球领土是否包含钓鱼岛。”
带着这个疑问,村田查阅了江户时代制定的“琉球国绘图”等史料,并得出了“‘琉球36岛’并不包括”的答案。
村田并不认可日方关于“是无主地”的说法,他向本报记者解释道,“为了应对‘和寇’(即的倭寇)问题,中国划定了明确的边防线。日本在江户时代实施锁国政策,防止外国宗教入境,也有明确的边防线。也就是说,国境概念是明确的。”他说,历史上中国册封使访问琉球时,也会选择沿途岛屿为标志航行。他翻看的史料已经证明,中国册封使经过赤尾屿,看到久米岛后进入琉球。所以,钓鱼岛列岛并非是“无主地”。
针对现政府有关“属于西南诸岛”等言论,村田忠禧在新书中进行了逐一批驳,并有意尽量使用日方资料。据村田描述,他利用了日方“亚洲历史资料中心”等可在网上查阅的资料库,最终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这些结论是整理日方公开的历史事实后得出的唯一结论。根据现有资料,任何人都无法对我的观点进行反驳。当然,如果有新的证据出现的话,我愿意重新审视我的想法。”他自信地说道。
注意到“地图”和“纪要”中动了手脚
在研究中,村田还注意到,日方一直强调:上世纪60年代末期发现石油后,中方才开始主张()主权。不过村田却发现,文部科学省审定的《中学社会科地图》地图中,1961年和1971年在同一页上的标识并不一样。具体而言,1961年的版本没有标明钓鱼岛,但是1971年的版本进行了标注。村田表示,这说明,日方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钓鱼岛周边海域发现石油后,才开始慌忙对外主张钓鱼岛是本国领土的。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时曾就搁置问题达成了一致,但如今,政府又予以否认。村田介绍说,为了证明不存在搁置争议共识,日本政府还有意对当时的周恩来-竹入会谈、周恩来-田中会谈纪要进行了删节。比如,1972年周恩来会见秘密访华的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时说,我们没有必要谈论钓鱼岛问题,这个问题与邦交正常化相比是小问题。但日方在公布纪要时做了编辑,只公布了周恩来的话,删除了竹入的部分发言。
村田在采访中多次呼吁,事实胜于雄辩,希望中国政府能公布更多当时会谈的信息,这样日方“不存在搁置”的说法就会不攻自破。
那么,为什么政府否认存在过搁置争议的共识?村田分析说,日本有些人正利用这一问题来煽动中国军事威胁论,从而为日本制定新防卫大纲、在冲绳部署更多自卫队、提出建设“国防军”等赢得国内支持。他担心,如果两国继续在问题上争执不休,那么美国和一些企图挑起日中军事对抗的别有用心者就会渔翁得利。
对此,他建议日中两国应该根据双赢的理念,和平友好地解决问题。“如果日中在钓鱼岛实现共同管理,也有利于东海海域其他问题的解决。日中应该在本地区做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