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19日,中央情报局的一份报告认为,北“是一个被苏联牢固控制的卫星国,无法独立自主地行动,其生存完全依赖苏联的支持……尽管北方的军事力量超过了南方,在没有苏联和支持的情况下,北政权不大可能实现对整个南部的控制”。
6月25日黎明前夕,北军队越过三八线,迅速向南部挺进,朝鲜战争爆发。驻韩大使穆西奥(JohnMueeio)在当日上午发往国务院的电报中报告:“经证实,北在几处突破三八线入侵。”晚19时,包括总统、国务卿在内的国务院和国防部官员召开联席会议,讨论朝鲜局势。华盛顿一开始就认定战争是苏联人指使的,是共产主义在远东扩张的一种表现,甚至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兆。而非一场内战。
25日当天,安理会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通过决议,要求北军队立即撤回三八线以北,指令联合国朝鲜问题委员会监督北朝鲜的撤军,同时呼吁各成员国不得给予北朝鲜任何援助。1950年7月7日,安理会再次通过决议,要求成员国支持联合国的行动,提供军队组成以为首的联合国军,“恢复国际和平与地区安全”。联合国卷入朝鲜冲突改变了战争的性质。

韩军第1师师长白善烨将军正在向国防长官申性模汇报多富洞地区的战况
25日上午,穆西奥紧急拜会李承晚。李说他虽然不希望成为第二个萨拉热窝,但是危机也许“为一劳永逸地解决朝鲜问题提供了机会”。在形势如此危急的时刻,李承晚依旧没有忘记他统一朝鲜的政治目标,将战争爆发视为改变对韩“脱离”、收缩亚洲军事力量政策的良机,同穆西奥的谈话充分流露出他对美国干预的目标和行动所寄予的期望:借制止战争之机统一朝鲜半岛。
此后,随着战事的推进以及出兵朝鲜,对战争目标的判定不断调整变化。而参与联合国行动的西方盟国和,一个成为美国战争目标调整中的促动因素,一个却成为调整变化的作用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