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军事>武器装备>

西方媒体评北斗系统:封锁信息没令中国屈服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9-20 12:26:36

 

  

  神通“北斗”——记总参卫星导航定位总站

  走进总参卫星导航定位总站营区,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巨幅标语扑入眼帘;道路两侧总站“十大先进人物”的宣传灯箱,承载着北斗创业者的历史功勋,会聚成一道厚重而独特的奋斗图景。

  提起北斗,人们耳熟能详的,是其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大显神威。而这背后,却是北斗人14年的酸甜苦辣。

  14年来,作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国家队”和“主力军”,总参卫星导航定位总站承担着系统的研究论证、研制建设、运行管理和应用保障“四位一体”的重要职能。总站与研制单位“十年磨一剑”,如期建成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和军用时间频率三大系统,使我国一举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一切从零开始

  1999年12月,总参卫星导航定位总站正式组建。刚刚上任不到10天的总站首任主任王小同的面前,摆着一张等待签字的“军令状”。

  那时的营区,杂草丛生乱石遍地;那时的系统建设,急缺技术经验和专业人才。要在2000年第一颗北斗卫星发射前10个月完成8个分系统、上百个子系统研制建设和上千台套设备进场安装任务,在很多人看来根本不可能

  “困难再大、风险再大、压力再大,也要背水一战,建成中国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王小同果断地拿起笔,在军令状上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豁出命来也要按时完成军委总部交给我们的首项任务!”誓师大会上,王小同对全体官兵下达“死命令”。

  军令如山!总站官兵从此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北斗一号地面系统建设攻坚战中。无论是工地、机房、实验室,还是海岛孤礁、荒漠草原,到处都有他们日夜奋战的身影。有的总师拿着设计方案,顶着满头白发和年轻人一样铆在一线调试设备;有的专家钻进地沟,没日没夜和工人一起敷设管线;有的同志累得倚在墙角就能酣然入睡……通过倒排工期、并行作业、协作攻关等超常举措加快系统建设进度,经过200多个日夜鏖战,终于完成7个分系统、上百个子系统研制建设和上千台套设备进场安装调试,创造了我国复杂航天工程一次集成成功的奇迹。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