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长江商学院副院长:中国何以从国富走向民富

来源:商界评论 时间:2011-02-16 11:44:19

走向民富,人类至今尚未找到第二条或第三条道路。

为所有人创造公平机会,在此基础上实现初次分配的基本公平,辅之以合理有效的再次分配,则实现公平分配的大局可定,广大民众得以分享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

果说苹果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为乔布斯的健康问题,估计不为过。这位带领苹果走出低谷的卓越领导者,被公认是苹果的灵魂人物。在过去七八年时间里,乔布斯一手打造出从iPhone到iPad,到Mac、iTunes等一系列炫目消费品,让众多对手夜不能寐。不过这一切或许将随着乔布斯健康问题而存在变局。

人们最大的疑问是:缺失了乔布斯的苹果,未来究竟会变得多坏?要注意,这里的问题不是“苹果是否会续写辉煌”,因为在多数分析者看来,乔布斯是独一无二的科技梦想家,失去他的苹果几乎注定走向平庸。本文立足于这样的假设:苹果失去乔布斯后创新乏术,并可能在尖端科技产品竞赛中陷入困境,而其对手则会崛起获益。那么这些获益者中都会有谁呢?

分配的黑匣子

实现民富,除了一国的人均收入要达到很高水平,还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公平,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分享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在分配关系方面,国际经验能告诉我们什么?

机会公平人人“中产”

我们看到,人均收入水平很高的国家,收入分配多数也比较公平,比如,以基尼系数作为一项衡量指标,日本和德国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5和0.28,属于非常“健康”的区间,其他发达国家多在0.3与0.4之间,也不错。发达国家只有美国超过0.4这一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为0.41。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巨大收入差距、严重分配不公,主要存在于亚非拉的中等收入国家,比如巴西(基尼系数0.57),阿根廷(0.51),墨西哥(0.46),南非(0.58),尼日利亚(0.44),土耳其(0.44),菲律宾(0.45),中国和马来西亚(接近0.5)。

这一正一反、形成鲜明对比的两组数字,并非偶然。

发达国家的经验说明,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民众为个人致富而奋斗,不仅是实现高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限制收入差距过大的有效途径。究其原因,机会公平应该是关键:政府保障个人自由,大力投资教育、提高国民个人素质,为民企创业和发展提供空间和创造条件。这样,人人都有机会致富,都有机会求得个人的最好发展,大家都富了或“中产”了,则提高收入水平和限制贫富差距两个目标就都实现了。

而在多数发展中国家,政治权力和经济资源被少数人掌握,受制度和资源条件限制,普通民众个人发展和创业都缺乏空间。比如亚洲、中美洲和非洲一些国家的家族统治,种姓传统,种族隔离,户籍制度这些做法,都导致了广大民众在初次分配中无资源、无机会,在二次分配中被人遗忘或排斥,被排斥在发展进程之外,不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这既限制了广大普通民众个人脱贫,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也限制了社会财富总量的增加。在这些国家,权力与资源的高度集中,养育了经济中的双胞胎:国民收入不能充分提高,收入分配严重不公。

其实,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收入差距之所以最大,一个主要原因,也正是美国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严重的机会不公。比如美国的黑人,虽然在1863年即获得自由,但直至1964年才获得无条件的选举权,且此后在教育和就业机会方面仍然长期受到歧视,其中很多人只能居住在贫民区,难以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世界各国正反两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初次分配公平的关键,在于机会公平。政府通过促进机会均等,保证初次分配差距不要过大。在此基础上,辅之以有效的二次和三次分配,则公平分配的大局可定。

再分配“三三原则”

缩小收入差距,保证机会公平和社会公平,让广大民众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这离不开政府主导的再分配。

但若方法不当,着力不妥,做过了头,再分配非但不能帮助穷人,反会使富人和中等收入者也变成穷人,造成社会经济停滞不前和社会动荡。最近一个时期,国家破产或濒临破产威胁着诸多欧洲国家,大规模罢工和社会动乱搞得这些国家焦头烂额,正是这些国家过度福利的恶果。

从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都非常有限,可以认为是小福利社会。因为缺少必要的社会福利,这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国民素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都推行了广泛的社会福利,成为了大福利社会。从那时起,60年过去了,大福利在为社会稳定作出很大贡献的同时,又带来了新的严重问题。

问题一:鼓励懒惰。社会福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障所有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一些教育程度不高的人,选择工作时付出了辛劳,却只能得到最低收入,还要增加许多支出(比如交通和托幼费)。因为福利收入很好,吃福利显得比工作更划算,这些人便选择了永远吃福利。宽松和高额的失业救济,也使得一些工人盼望失业。这些人的工作积极性可想而知。有一些人,自己不想工作时,便与老板商量,要老板将自己解聘,好去领取失业保险。吃失业保险的期限快过了,回去工作几天,又故伎重演,再失业,再吃救济。更有甚者,不少穷人发现,福利收入会随家庭人口的增加而增加,便在中等和高收入者忙于事业之时,抓紧时间多生孩子。这种现象,被称为“富者越富,穷者得子”。这些穷人的孩子,受父母影响,也无所事事,不学无术,长大后又是穷人,形成贫穷的跨代遗传,也成为社会的沉重负担。

问题二:入不敷出。时至今日,很多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已占到财政支出的50%以上,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美国政府提供的养老保险,为避免破产,只好不断提高退休年龄。实行全民医保的国家,医疗费用负担沉重,靠增加排队与预约等候时间,使小病小痛者望而却步,迫使真想好好看病、收入又还不错的人,自己花钱去找私人医生。福利支出不堪重负的国家,是一个长长的名单。

作者:  责任编辑: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