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长江商学院副院长:中国何以从国富走向民富

来源:商界评论 时间:2011-02-16 11:44:19

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家一定需要以民富作为基础,在民富的基础上实现国富。

何谓民富?

民富的内涵,应该有两个要素:一是人均收入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二是广大民众得以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即收入差距不太大。

那么,当代中国离民富还差多远呢?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2009年人均GDP数字,美国超过4.6万美元,西欧、北美、大洋洲和亚洲的发达国家也多在这一水平上下,其中最高的北欧国家已经达到8万~10万美元。而亚非拉最贫穷的国家则在300~500美元之间,最低不到200美元。世界上发达国家与最贫穷国家两个群体之间的差距,已经超过100倍。

30年前,中国的人均GDP不到400美元,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达到了4000美元左右,大体为最贫穷国家的十几倍,为最发达国家的十几分之一。中国进入了中等偏低收入国家的行列,世界排名在百来位。但与此同时,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收入分配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有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这些数字说明,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巨大的。这些数字同时也说明,无论从收入水平还是分配关系的角度来看,对中国来说,走向民富,依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富民路径

一百多年来,诸多国家都在富强之路上孜孜求索,经验与教训并存。成功者如美国与日本,失败者如前苏联、前南斯拉夫等。他们分别是用何种模式追求国家富强的?

美国:个人奋斗精神牵手政府支持

美国,曾是英国殖民地,也曾是一个弱小挨打的发展中国家。美国独立后的几十年中,英国仍肆意拦截美国的舰船,掠夺物资,打死、打伤和劫持美国船员,煽动印第安人暴动,在美国制造内乱。英国的挑衅导致两国在1812年重新开战,开战后,美国不堪一击,英军很快占领了华盛顿,纵火焚烧了白宫和市内其他建筑。

除了外辱,就是内乱。屠杀印第安人,买卖黑奴,农民暴动,与敌国进行走私贸易,直至南北方大打分裂战争。法治与民主,自由与平等,和谐与有序这些概念,在美国曾经显得如此遥远与陌生。

那么,美国是怎么富强起来的呢?有三个因素发挥了关键作用:个人致富的奋斗精神;政府对这一精神的支持与鼓励;产业资本的法治原则。

美国人民个人致富的奋斗精神,是美国走向富足的原动力。在利益驱动下,一代又一代美国人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与荒原猛兽斗、与饥饿寒冷斗,书写了一部充满死亡与血泪,惊天地、泣鬼神的开疆拓土史和发财致富史。

对个人致富的冲动,美国政府不是压抑,而是尽力创造条件和空间,使之得到充分发挥。其中以两个条件最为重要,一是以民企为主,发展经济;二是低税收,藏富于民。

美国经济走向现代化,是以铁路的大发展为前提的。19世纪后半期,为支持个人投资铁路,政府提供了税收和融资(参股、信贷和担保)的多方面支持,赠送给铁路公司的土地竟然达到国土面积的1/10。在政府的支持下,美国铁路19世纪末达到30万英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为国内市场的统一和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交通基础。除了铁路,从立国到今天,美国在交通、能源、采矿、通讯、金融、化工、医疗、冶金、生化、电子、房地产、制造业等各行各业中,无不是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功建设了现代企业、现代产业和现代经济。需要重视的一个基本事实是,虽然美国几乎所有事关“国计民生”的产业都以民营企业为主,这些产业和国家并没有因此弱小,民众也并没有因此贫困。

另外,在税收方面,直至1913年世界进入“美国世纪”之前,美国完全没有个人所得税,联邦政府的唯一税收来源是微薄的关税,可谓穷到家了。1803年美国以1500万美元从法国购买了2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1867年以720万美元价格从俄罗斯购买超过150万平方公里土地,这些买卖对财政来说,都是困难重重,政府费尽口舌,才说服国会和民众,这些钱是值得花的,获准举债购买。

在政府的支持和保护下,美国产业资产阶级得以成长壮大,这奠定了美国全面走向法治社会的经济基础。1868年,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方战胜了南方分裂势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宪法的权威,将美国人追求财富的巨大冲动,纳入了法律和秩序的轨道。此后,美国便势不可挡地成为了整体实力的世界首富,成为了世界霸主。

日本:全盘西化思想下发展民企

我们再来看看日本。

19世纪中期,处于封建统治下的日本与中国一样,面临西方威胁。1853年,日本在美国炮舰的威胁下,被迫开放贸易,并丧失了关税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相同的挑战并没有带来相同的结果,19世纪中叶以来,日本人锐意维新,很快加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而中国却在其后100多年中一直戴着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帽子。

日本是怎样避免中国的厄运,走向富强的呢?关键在于明治政府在全盘西化思想指导下,实行了与其他发达国家类似的国策:保障民权,发展民企。

明治政府是由日本新兴商业和产业资产阶级推上台的。对新兴的资产阶级来说,日本越能彻底地西洋化,他们就越安全,发展的空间就越广阔。一个法治的政府能更好地保护他们的财产,市场化了的金融、劳动力和企业制度,能让他们更加自由地运作和发展。这种利益上的动机,决定了他们要求全面西化的态度。明治政府代表他们的利益,顺应潮流,推行了全盘西化的革新路线。

作者:  责任编辑: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