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调查>

便利店要抢超市的客流?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6-10-09 11:16:37

  根据日前贝恩公司与凯度消费者指数合作发布的《中国购物者报告》,大卖场业态2015年首次出现负增长,在城市快速消费品市场的销售额下跌0.2%,客流减少4.6%,家庭平均购物量降低4.7%。联商网统计也显示,上半年,13家超市业态的上市公司实现营收1413.7亿元,净利润率仅为1.68%,低于平均水平0.72个百分点。作为零售主力业态的超市、大型综合超市的盈利能力越来越退化。

  流失的客流到底哪里去了呢?尼尔森近期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卖场超市购物者趋势报告》显示:电商和便利店在持续地“偷”走大卖场和超市这两个渠道的客流。便利店和网购的渗透率分别从去年的32%和19%上升到38%和35%,增长速度远超大卖场/超市的渗透率回升速度。

  便利店的春天将全面到来?

  在日系便利店年内新增门店数创新高、本土便利店竞相开店的背景下,中国便利店市场必然将迎来新的高潮。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消费者加速转向便利店,市场呈现快速增长。2015年底,中国的便利店数量达到8.3万家左右,为日本的1.5倍。中国便利店企业在大城市推进垄断优势。此外,中国大型便利店企业也可能出现重组。虽然日本企业在服务和备货方面占据优势,但是中国当地企业也在不断改善经营。

  在低迷的零售市场里,便利店正竭力扮演着一抹亮色。过去一年里,平均每天都有3家新的便利店开业,这个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爆发。

  日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披露了一份基本涵盖中国全部标杆型及龙头便利店企业的调查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销售总额同比去年增长10%以上的便利店占38.1%,同比增长1%-10%的占35.7%,持平的占14.3%,同比下降1%-10%和同比下降10%以上的分别占4.8%和7.1%。总体来讲,2016年上半年便利店的销售总额比去年有所增长。

  再看上半年同店可比销售的增长情况,同比增长10%以上的占23.8%,同比增长1%-10%的占42.9%,基本持平的占23.8%,这意味着,超过总调研样本50%的企业可以保持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

  与此同时,尼尔森日前披露的一份数据提到,便利店的渗透率已从去年的32%上升到38%,增长速度远超大卖场(2%)和超市(1%)的渗透率回升速度。

  据推算,今年中国便利店市场规模将达1000亿元。业界普遍流传的说法则是,便利店的春天将在2018年全面到来。

  超市将触角伸向便利店

  零售业的寒冬已经开始波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一些曾经的“巨头”。不过,实体超市并未坐以待毙,纷纷使出洪荒之力求突围。华润万家、家乐福也都在发力特色精品超市,如华润万家7月份首进广州的blt就定位农场风格的高端超市。推出高性价比的自有品牌商品也成为多家零售商应对电商冲击的有效方法。

  此外,零售商也在发力社区型小业态。消费者的购物行为正在发生转变,除了追求高品质,也追求便捷,因此,近年来,实体零售商都在发力社区超市,让消费者家门口轻松购物。

  更有一部分超市索性把目光瞄准了便利店,1997年联华超市开始涉足便利店,开出了联华快客,但当时涉足便利店的超市并不多,直到2001年便利店才有了较快发展,其后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14年之后,才迎来了大的爆发点。世界巨头如家乐福、麦德龙开始进入市场,区域龙头如美特好、中百集团也开始落子布局。

  实际上,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于传统零售企业的冲击不可避免。零售企业转型便利店或许是变革的开始,未来还需探索出符合时代发展、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主动进行经营模式的自我颠覆与转型,以满足当下个性、多元、便利的消费需求。

  从国外的发展经验和目前的现状来看,便利店作为触及用户最近的零售终端,未来将迎来更大的发展。但由于政策准入、投建周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注定这将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