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昨日再对12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做出续展决定,自此,央行已对267家非银支付机构中的39家做出续展决定。其中,上海畅购被央行注销《支付许可证》。
具体来看,这12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包括上海银联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连连银通电子支付有限公司、联动优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都摩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捷付睿通股份有限公司、证联支付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得仕企业服务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央行昨日的续展决定中,山东鲁商一卡通支付有限公司和上海富友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两家支付机构因为各自的业务合并事宜,央行暂未给出续展时间期限。央行要求,两家公司应于2017年2月28日前完成各自相关支付业务承接工作。央行将在业务承接工作完成后,办理相关《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注销、换发事宜。
自2011年5月起至2016年5月2日到期,首批27家支付机构牌照五年期满,且已经过期3个多月。在央行对首批27家和第二批12家完成续展决定后,在今年12月21日及之后还将有228家支付机构牌照到期,它们也将迎来续期的考验。
不可否认,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发展火热,市场规模增长迅猛。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非金融支付机构综合支付业务的总体交易规模达185240亿元,环比增长5.9%。尽管总体行业交易规模增长强劲,但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盈利情况如何却很少被披露。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大概有269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能盈利的恐怕只有三四家,剩下的都在亏钱。
业内人士坦言,“支付公司盈利堪忧,支付本身利润空间非常小,其对交易的规模、盈亏平衡点的门槛要求非常高,支付本身其实挣不了钱,只是底层的一个基础服务。”
易观金融研究总监马韬认为,支付企业规模效应非常明显,前期在跑马圈地的市场背景下,价格战屡见不鲜,在银行卡收单执行新的费率后,支付企业支付佣金的利润空间将会进一步压缩。“我们也看到,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竞争显然已趋于红海,加之现在市场的收缩和监管进一步加强等因素,均导致盈利更加艰难。”
就目前的市场环境而言,在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中,支付宝、财付通牢牢地占据着第一梯队,双寡头迹象越发明显;第二梯队主要是细分领域里的佼佼者,以易宝支付和拉卡拉为代表;而其他众多的小型支付企业则归属为第三梯队。
“在支付宝、财付通霸占近80%的市场份额的前提下,要想取得规模收益显然很难。”某第三方支付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小型支付公司盈利前景堪忧,要么靠资本输血继续维持,要么等待大型企业的兼并收购。在等待的过程中,或许一些中小型支付公司将面临严酷的市场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