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百货2015年关店56家,百盛关店并开始亏损,新世界百货业绩继续暴跌。新世界百货刚刚发布的预告显示,2015年下半年的净利润仅为5981万港元,同比下滑高达70.96%。
百货为了求生,或断臂,或自杀,或转型。巴黎春天上海浦建路店新建巨型滑梯,为带人流;郑裕彤在去年年底一个月内将新世界旗下8个项目及2块地打包339亿元卖给了恒大;常州茂业百货干脆改做奥特莱斯。
实体商业遭受电商冲击严重,导致经营不善、业绩下滑,实体零售业正在“过冬”。面对困境,此间有专家称,“拥抱互联网谋求产业升级”实体零售企业才能逆转局面,在“关店潮”中求得生存之道。
9成百货关店快过开店速度
不少曾经的零售业“巨头”纷纷面临业绩下滑、经营难以维系、不得不关闭部分门店的尴尬局面。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已公布三季报或三季报预告的26家百货零售上市公司中,有15家当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占比近六成。据联商网统计,2015年上半年营收的101家零售百货企业中,有42家零售企业的业绩出现负增长,将近二分之一。
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显示,2014年国内、香港上市百货企业营业利润率一改此前三年同比连跌的低迷,微升至13%。
RET睿意德租赁服务部经理冯宇表示,一方面很多百货关店,降低了成本支出;另一方面,一些百货开始转型,增强体验、餐饮业态的比重,提升盈利水平。
9成百货的关店速度已经超过了开店速度。2015年11月,百盛郑州万象城店关店。2015年5月,百盛退出保定。在此之前,百盛已关闭了济南、常州、北京、天津等五家门店。天虹商场半年时间先后关店5家,而万达2015年内关店数量高达56家。
百货关店潮汹涌之际,个性化的购物中心却在极速扩张。
继上海K11开业后,K11品牌陆续在全国范围内拿地扩展。K11创始人郑志刚于2015年年中曾表示,2020年,全国将会有12个K11,届时,K11的零售网络将遍及北上广以及沈阳等二线城市,预计每年总人流3.5亿,总销售额高达200亿元。
国外实体店为啥不怕电商冲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类电商的火热兴起。不少传统百货店、餐饮店面临关门的危机。
RET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玛莎百货、John Lewis、梅西百货的零售净利率都超过50%。日本的实体百货似乎也没有收到太多的影响,它们是如何做到的?
以日本为例,日本的商场都拥有十分人性化的服务体验,以东京为例,东京的百货商店位置集中,因此安排一天专门用于 " 购物血拼 " 是最合适的方案。大部分商场从上午 10 点或 11 点开始营业,闭店时间为晚上 8 至 10 点。达人们会选择在开门时间进店,上午购物的积分可以在商场顶层 " 大食代 " 换取免费午餐,节省一笔不小开支。
东京商场提供免费行李寄存服务,客人并不需要找自动存包柜,也不用担心行李太大柜子放不下,服务员会亲自帮你把行李拿到专门的寄存处,让客人可以安心购物。
买好东西之后,如果不想拎着大包小包回家,可以委托商场打包送货上门。这一服务并不局限于家电等大件商品,任何服饰、鞋子、皮包、日用品等等都可以直接送到客人家中或酒店房间。
在日本,人们一直把服务看得尤为重要。在日本的商场内,专门为带孩子和身体状况不佳的顾客准备的婴儿车和轮椅设置于大门的入口附近,下车即可利用,最大限地减轻特殊顾客的体力负担。旁边放着消毒纸巾,用于擦拭婴儿车。
商场进门处都会设有自动伞套机。防止雨天伞上滴水路滑。休息区内专门劈出儿童区。这些小椅子是专门为小顾客准备的。同时为了方便妈妈照顾婴幼儿,在商场内部会设有婴儿室,内有哺乳室、换尿不湿台等。
在日本商场中的一些服务细节也让顾客倍感温暖。例如一些基本的服务礼仪现在已经成了服务业不成文的行规,客人脱鞋之后,要收拾客人的鞋子。
国内的餐馆大家应该都有亲身体验,就是当时落座的时候,大喊服务员~~服务员~妹子唉~如果当时营业火爆,即使服务员听到了,也不见得有人来理你。因为有人忙着上菜,有人忙着收碗,有人忙着结账。而在日本,当有顾客询问的时候,不管你正在忙什么,都要立刻停下来。
在日本,对于餐饮,旅馆等害怕扬尘的场所,在营业的时候是绝对不可以扫地的。一般在开门前后完成。有一些餐饮行业甚至进货都不能在营业时间。
日本实体店贴心至上的服务,让顾客流连忘返。在电商冲击下,日本实体店贴心的服务似乎更有信心来面对这场挑战。
零售业如何自救
是什么令实体零售业败走麦城?
实体店太贵了,不少消费者称。据了解,随着电商的发展,大部分年轻人都只是在实体店试一下,如果没有打折促销的活动,现场购买的人并不多。
对于实体零售难做的原因,F600创业网资深顾问陈大伟表示:从宏观环境方面说,国内消费水平出现环比下降,终端消费需求疲软,经济步入改革深水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从行业纵向方面来看,传统零售业受到电商的冲击非常大,特别是现在大中型零售店很难再用传统的营销手段来获取消费人群;从成本上面看,国内CPI持续走高,人们生活成本变高,导致企业人力成本、租金等固定刚性费用持续增长。
零售业从业人员算了一笔账,开设一家1万平方米左右的卖场需要数千万元的成本,加上人工和租金的逐年上涨,卖场的日营业额需达到30多万元才可保本。“这在商品同质化严重的现今,本就难以实现,加上电商的冲击,对一些没什么特色的零售门店更是雪上加霜,关店也成为了必然。”
转型改革迫在眉睫“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全渠道的零售,电子商务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传统零售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全渠道的组合零售一定是未来的趋势,全渠道的零售融合,特别是在中国一定会发生。”原1号店CTO韩军认为,在多渠道当中,实体零售业和电子商务相互结合,取长补短。面对新的商业发展趋势,百盛方面表示,百盛将采取启动零售业态和网络优化,增加产品和服务种类以及加强跨平台客户互动的方式破解目前面临的窘境。
NOVO集团内部人员表示,电商是趋势,但绝对不会取代实体门店,电商的优势在于打价格战,但是实体门店的体验性优势是电商没办法取代的。对于NOVO百货来讲,电商不会作为一个主体,只是一个服务于实体店的平台。
联姻电商、推O2O模式、提高自营比例……如今,越来越多的百货企业也意识到转型变革的迫切。正当不少百货企业从多方面入手开始‘自救’旅程时,却猛然发现不知从何下手。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未来,经营模式简单、同质化严重、消费体验差的百货店的日子将越来越难过。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国雄认为,零售业发展既要注重互联网的运用,同时也应将传统购物中心等方式合理运用。全国商业、零售业发展应该树立起危机观念。
“电子商务既存在着‘互联网+’,也存在着‘+互联网’的问题,超市可以+互联网、百货可以+互联网。”黄国雄说,互联网是一个手段、是一个技术的创新,但是它不能代替实体经济的作用。个体户、百货超市和购物中心的存在需要重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零售业发展既要强调“互联网+”、平台搭建、服务素质、发展实体等,同时也要注重多元一体、走向国际化。